绒花坊饰品
7月6日下午,工商管理学院云锦荣华暑期社会实践小组参观了甘家大院中的绒花坊。
经过绒花坊的参观了解,该队成员得知:绒花始于唐朝,谐音荣华,是中华富贵文化的代表。唐代即为贡品。明末清初流入民间,主要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及际逢婚嫁喜事时佩戴绒花。2006年,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在南京举行的第二届民间艺术国际组织世界青年大会上,南京绒花荣膺组委会荣誉大奖和世界青年眼中的最美中国手工艺。
绒花的制作过程复杂精细,需要长时间的培训实践。绒花制作,需经染色、软化黄铜丝、勾条、打尖、传花等近十道工序。赵树宪先生制作一朵直径约十厘米的绒花,至少得花两三天,还不包括选购蚕丝等前期准备工作。
根据该队成员前后期的相关考察学习,该队成员了解到了绒花目前的发展状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南京市绒花厂倒闭。目前仅位于南京甘家大院南京民俗博物馆的赵树宪绒花工作室具有全套绒花工艺操作和设计能力;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传承人、绒花艺人赵树宪相应成为南京惟一仍在从事绒花制作的艺人。绒花的制作工艺复杂,耗时长,收益慢,一方面非遗传承人面临生存问题;另一方面,因社会就业、生存压力大,大学生即使对制作绒花有兴趣,也终究会因故放弃这一理想,绒花技艺后继乏人。
为发展绒花工艺,2009年,赵树宪花四个半月时间完成龙船造型的制作,后期还将制作一个凤凰涅槃的造型。赵树宪有意开设国内首家绒花博物馆,并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为绒花博物馆留下更多的精品,以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游人并不多,狭小的工作室里赵树宪和他的两个徒弟一直在坐着时不时聊聊天,聊到国外的传统工艺发展,谈到国内时的感慨。偶尔有感兴趣的游客进来询问,还问到了定制绒花饰品的问题。
经过一天的观察访问,该队成员进一步深入地了解了南京绒花的相关信息,并对绒花的认知更加全面精确。一天的参观整理,让云锦绒花小组更加具体认识了绒花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相关问题。这些对小组后期将南京云锦和绒花的发展进行对比提供了有利的信息。
撰稿: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