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上海8月24日电(通讯员李枚泠 钱良宇)为响应团中央“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的号召,2022年6月,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薪火乡传”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王仲辉教授的带领下前往南京市高淳区、溧水区开展“探寻乡村经济发展密码”专项实践。团队成员通过线下深度访谈、实地调研考察等方式,致力于探索乡村振兴现代化的主要途径,收集了相关产业面临的痛点和机遇,发掘大学生作为新鲜血液对于乡村改革的重要作用。
参访文旅局,知晓乡村建设近况
团队成员首先来到南京市高淳区文旅局进行参观访问。文旅局陈科长介绍了高淳区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方面所作的努力,包括举办金花旅游节,建设民宿示范村,完备配套服务,加强基础建设等。接着,双方就数字化模式下乡村振兴的改良方式进行了座谈会,陈科长提出,在疫情的影响下,云旅游的兴起是乡村旅游迈向现代化的一次重要改革契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淳政府也充分扶持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塑造乡村旅游品牌,将低端农家乐向特色民宿方向发展;通过时下流行的短视频软件如抖音、快手等来提高宣传效果,脱离传统的营销模式;并借由文旅局牵头,市场监管局,商务局和发管局通力合作,打造专属于该地区的特色产品从而开拓市场。南京财经大学王仲辉教授介绍了作为当代大学生对于乡村振兴能够起到的宣传、建言献策、提供创新思维等作用,最终双方对数字化乡村振兴未来的美好蓝图达成了一致共识。
图为团队与文旅局工作人员的座谈会 张邵艳 摄
走访垄上村,领略特色民宿品牌
团队成员随后走访了高淳精品民宿村的代表——垄上村。团队在当地建管所潘所长的带领下,于村支部开展座谈会,村主任介绍了该村振兴的成功秘诀:注册自有商标和公司,引入高学历、强能力的人才团队进行设计和运营。充分保留曲径通幽的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的作物产地和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同时依托于此建造了返璞归真的三栋民宿,售卖特色农副产品的游客中心以及主营当地饮食的餐厅、茶楼、咖啡馆,打造了一条配套齐全的旅游动线。接着,团队成员认真参观了这些特色建筑,了解到这里无论是一砖一瓦传递出的乡村气息,还是别具一格的装修品味,以及鸡犬相闻的人居环境,都是外部的酒店所无法媲美的。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也向村主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包括可以将讲好乡村故事和民宿有机结合起来,开发周边产品丰富文创建设,注册微信公众号加强宣传力度等。
图为团队在阅读垄上村主任提供的宣传册页 张邵艳 摄
步入石墙围,在绿水青山中蹚出振兴路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团队成员来到高淳区石墙围村,行走在美如画卷的景色中,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在接待中心与村委李书记一同观看了宣传影片后,成员了解到,全村共52户163人,是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落,也是全市首批职工疗休养定点基地村之一。从2013年开始,石墙围村充分挖掘自身生态环境优势,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历史渊源,对村庄进行全面整治,陆续完成民居墙面复古砖覆盖、主支干道沥青化铺设和观光车配备、植被覆盖率的提升等,大幅度改善了村容村貌。从此,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不少村民也抓住机遇开办起了民宿和农家乐,赚到了第一桶金。
然而,2017年以来,石墙围村因设施逐渐落后、民宿同质化严重,入住率大幅下滑。李书记介绍到,针对上述问题,2020年底该村“提档升级”计划全面启动,不仅再次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优化,并且开发了不少配套项目,既有茶园千亩、油菜盛放的自然风光,又有水库捕捞、水上高尔夫等娱乐活动。同时,该村选取了7家相对成熟的民宿作为重点改造对象,做到“一户一亮点”量体裁衣,打造每家各具特色的住宿、菜肴,与南京市总工会合作成为职工疗休养基地。村委会也制定了从业标准,按星级酒店品质采购民宿用品,组织从业者参加南京首届乡村民宿技能大赛,将为民服务的理念植入日常经营中,以转型促进服务升级换代。经统计,在挂牌试运营半年后,这7户疗休养基地民宿已累计接待游客12200人次,实现营收近296万元。
团队成员在体验了游客们的日常生活后,总结了成功经验,对石墙围村现有的发展高度称赞,对该村全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打造乡村发展新样板的愿景充满信心。
图为团队在石墙围村参观 李枚泠 摄
聚焦山凹村,多元振兴开拓格局
6月22日,团队成员来到溧水区傅家边山凹村进行走访,管理中心负责人俞悦主任热情接待了团队成员,并带领团队参观了当地居民自发改造的民宿,品尝了农家乐美食。接着,双方探讨了山凹村成功振兴的主要原因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会议中,俞主任提到山凹村的成功除了和垄上村一样的自然人文因素外,村民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积极开设更多休闲娱乐项目并及时利用网络加以宣传的创新能力也占据着重要影响。团队成员也就乡村的道路和卫生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村务工作。
图为团队与山凹村俞悦主任的合影 张邵艳 摄
在本次“乡村经济发展密码”实践调研活动中,团队成员们用双脚丈量金陵大地,用镜头捕捉盎然生机,了解到了数字化背景下,乡村振兴的主要实现途径以及面临的困难阻碍,拓展了眼界和格局。此次探访的几个乡村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良好态势,传递出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让团队成员收获颇丰。前路漫漫,乡村经济如日方升,大学生的力量也将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