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南京8月22日电(通讯员 俞卓琳)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加大维护城市环境的宣传力度格外重要,深入垃圾分类思想是其中关键一环,垃圾分类后,能减少垃圾数量达60%以上,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数量,减少环境污染,为了提高市民城市环境保护意识和垃圾分类意识,7月25日至7月30日之间,南京财经大学的清“城”之旅志愿服务组在南京、南通等地以宣讲、调研、志愿服务等形式展开垃圾分类实践活动。
实践团队首先根据不同实践区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队员们通过发放问卷,邀请居民和路人一起参与,得到各个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的参与度。除此以外,队员杨琪联系社区垃圾分类管理人员,向他们询问了解社区垃圾分类整体运作流程以及运作情况。管理人员积极的介绍社区的垃圾分类现状,表示出对于垃圾分类改善环境的信心。实践队员顾旒钰在每天扔垃圾的高峰时期坚守在社区垃圾桶点位处,统计居民垃圾分类情况,帮助居民进行垃圾分类。这些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以身作则,记录统计数据时,耐心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指导居民规范分类,正确投放。对于没有正确分类的居民,队员张兰芳在现场耐心帮助,进行二次分类。实践队员们身体力行,在社区清扫垃圾,分类投放,用行动做榜样。周围聚集散步聊天的居民时,实践队员张研积极地向他们讲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带领居民共同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进一步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图为实践队员统计社区垃圾分类实际情况。百舸网通讯员 顾旒钰 摄
实践队员朱奕霖通过前期调查发现居民老龄化程度高的社区垃圾分类进展较低,部分老年人不能区分垃圾类别这一瓶颈。针对这一现象,队员朱奕霖制作简明易懂的垃圾分类海报张贴在社区公告栏。老年居民有查看社区公告栏的习惯,可以有效传达垃圾分类的具体知识,海报上也列举了居民容易分类错误的垃圾,通过这样的宣传,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提高,把垃圾分类错误的情况显著减少。
图为实践队员在社区公告栏张贴垃圾分类报告。百舸网通讯员 顾旒钰 摄
另一方面,一些儿童分不清垃圾分类标志,导致垃圾分类错误。实践队员祝子越陪伴儿童一起绘制垃圾分类海报,讲解垃圾分类标志的记忆窍门,给儿童播放垃圾分类动画,提高儿童对垃圾分类的兴趣,用正确的方式让孩子们记住垃圾分类的标志。过程中,家长也一同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纷纷表示会以身作则,坚持垃圾分类。以家庭为小单位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这样整个社区,城市的垃圾分类才能更好的落实,从而达到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相对于城市社区的垃圾分类情况,乡村垃圾分类情况则稍差一些。乡村里年长的老人偏多,垃圾分类的知识不够普及,一些老人没有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针对这些问题,实践队员杨依文专门召开了垃圾分类知识的宣讲会,为老人们普及相关知识。队员杨依文为老人们讲解不同垃圾之间的区别,例如干垃圾和湿垃圾的不同,简明易懂的宣讲,耐心的解释让老人们倍感亲切。帮助老人实践分类,克服畏难,嫌麻烦的情绪,讲清楚垃圾分类的作用,改善环境的好处。在队员杨依文的努力下,老人们都乐于参与垃圾分类的行动,行举手之劳。进一步提高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让“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图为实践队员为老人讲解干垃圾和湿垃圾的区别。百舸网通讯员 杨依文 摄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恪尽职守。首先通过问卷调查,访问工作人员等方式统计了不同社区间的垃圾分类进行状况,之后对于不同社区的问题做出针对性实践行动,起了明显成效。各个社区,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都显著提高,居民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共同建设绿色乡村,美好城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队员充分理解执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深刻地认识到垃圾分类行动的任重道远,需要广大青年学子以身作则,坚定不移地进行下去。生态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助于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青年们应当满怀对健康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向健康中国建设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