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随州8月4日电(通讯员 刘含章)正值建团百年、建军九十五年的伟大光辉时刻,为了深刻学习和发扬革命先辈伟大奋斗精神,南京财经大学“红色向日葵”小分队分成四队,在各自组长的带领下分别参观红色革命基地和学习伟大革命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一辈要勇毅承担责任,学习和发扬先辈的艰苦奋斗精神。
7月6日,一组小分队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深入学习考察当地的红色景点,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非同一般,队员们为了对近年来开展的新型红色文化教育情况进行了解,在对馆内人员进行采访的同时,特邀请现场游客和周围居民填写了相关调查问卷。此次调查中,群众对新形式下的红色传统文化反映良好,并且十分期待红色文化育人方面能得到更多更大的创新,引导人们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发扬伟大革命精神,坚韧不拔、勇往直前。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馆内游客。 敖鑫摄
辽宁是一片红色的热土。7月11日,红色小分队二组深入辽宁,前往大连市关向应纪念馆进行考察学习。实践队员通过了解关向应生平和革命经历,对辽宁省的红色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八路军的高级指挥员,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他曾担任团中央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书记,红三军政委,政委等。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挖掘好、记录好这段历史,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先辈的缅怀,而且是对青年更好地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激励。
在湖北这片“红色土地”上,留存着大量革命遗址遗迹,它们承载着红色基因静静矗立,无声诉说着那段峥嵘岁月的光辉历史。7月14日,三组小分队实践队员到达湖北随州,历史上重要的革命据点。走进随南九口堰村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旧址,这座建于清朝的民居“孙家大院”,依山伴水,翘角飞檐,粉墙黛瓦,十分宁静清幽。入目高大的李先念雕塑,笔直挺立,象征着革命先辈不屈的忠骨。由于近年来,市里对红色育人文化的宣传项目工作较为重视,故队员们向周围居民询问对当今红色文化输出的看法和见解。村民们表示,现在的小孩生长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之下,并不能十分理解革命先辈们的艰苦奋斗精神,新模式下的红色文化宣传走进校园、走进生活,能让孩子近距离感受到先辈精神,让他们不断追求进步,树立远大理想和人生态度,避免“摆烂”的想法。红色文化育人的目的被村民们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也是无数时代青年为之奋斗的美好意义。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村民关于红色文化育人工作。 刘含章摄
图为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师长李先念雕塑。 刘含章摄
7月25号,四组小分队来到皖南事变烈士陵园,缅怀革命烈士,深入学习红色文化的“魂”。进入陵园,广场的挡土墙上镶嵌着叶飞同志题写的“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字碑,风骨犹存。纪念碑位于纪念广场和神道的中轴线上,黑色磨光花岗石碑面,镶嵌着邓小平同志“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碑身弧形,舒展高耸,以简洁巨大的形体象征着先烈们磊落坦荡的胸怀,崇高伟大的献身精神。七个单元的纪念廊和九根纪念柱,还象征着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断壮大发展为七个师九万余人的抗日队伍。实践队员还在陵园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学习革命先辈顽强的革命斗志和深厚的爱国情怀。工作人员为队员介绍了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和近年来政府大力投资的几个红色文化项目,表示很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年轻面貌投身于红色事业。
图为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纪念主碑。 戴安琪摄
图为实践队员学习了解新四军组建云岭的艰难历程。 戴安琪摄
队员们在亲身了解学习红色文化,感受到了先辈伟大的牺牲精神和党员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活动最后,总结了群众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和地方景点的重视程度,提出要让“红色文化之花,绽放大地”的美好祝愿。丰富时代青年的精神世界,让中国革命先辈的伟大革命精神永世传承。
通讯员:刘含章
2022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