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苏州8月20日电(通讯员 李世如 罗馨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与出口国。棉纺织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举重若轻的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深入学习创新创业思想,积极投身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努力探索传统棉纺织业与互联网流行文化结合之路,2022年7月21日至7月30日,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文化产业变现:赋能传统棉纺织业创新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组成员分别前往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中国毛绒玩具特色小镇与柳州市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深入调研并学习玩具产业的发展历程以及广西特色民族文化,了解广西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壮锦。
7月21日至7月22日,“文化产业变现:赋能传统棉纺织业创新发展”项目组成员来到中国毛绒玩具特色小镇参观并对扬州猫猫漫玩具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进行采访。负责人们就项目组成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专业的解答。据负责人介绍,棉花娃娃产业最早于2016年出现在韩国,由娱乐经纪公司推出。棉花娃娃则是一种通过将艺人形象卡通化并由此吸引粉丝购买的文化产品,在韩国出现在不久后传入我国。棉花娃娃凭借其丰富多样的款式、种类,不断吸引着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的关注。在此商机的驱动下,制作棉花娃娃和与之相配娃衣也成为扬州越来越多纺织厂的新选择。
图为项目组成员参观毛绒玩具特色小镇。
在负责人的详细介绍下,项目组成员了解到,一只定制棉花娃娃的诞生需要经过画稿、打样、缝合等过程,制作周期主要取决于打样时消费者所要求的刺绣的精致程度与后期的修改次数,大部分需要7至10天不等。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需求与审美,因此,娃娃的面皮、体型、大小、头发材质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工期的延长。负责人透露,2021年8月扬州突发疫情,工厂被迫持续停工、物流难以正常运营,这对依托互联网进行线上销售的棉花娃娃产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目前微店等电商平台在南京、上海、杭州、武汉、长沙等地开设线下实体店“微店park”用以推广宣传并进行棉花娃娃、娃衣的销售。不仅如此,微店还会与各大品牌、厂商进行跨界联名合作,不定期举行主题活动,积极拥抱ip经济,吸引潜在消费者,扩展消费市场。预计在不久的将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方式会成为大部分棉花娃娃厂商的首选。
图为工厂棉花娃娃面皮生产线。刘子晗摄。
最后,项目组成员就棉花娃娃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与猫猫漫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入交流。他们认为,由于目前生产棉花娃娃的厂家趋于饱和,可替代性高,所以一个有自身特色的厂家更容易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我们的打版师是国内最早了解和从事棉花娃娃行业的一批人之一,所以有着相当丰富的制版和刺绣经验,我们的刺绣技术非常厉害。”
图为项目组成员采访负责人。刘子晗摄。
2022年7月30日14时,为了更好的了解广西各民族服饰文化,进一步推进项目进程,探索传统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棉纺织行业融合升级新思路,项目组成员来到柳州市博物馆进行参观并开展调研。柳州博物馆位于广西柳州市人民广场东侧,是一座拥有先进设施与现代化功能的综合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在本次实践活动中,项目组成员重点参观了柳州少数民族风情展厅。通过讲解员的细致讲解,成员了解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共居住有12个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发展,多元的民俗文化在广西的沃土上熠熠生辉。以壮族为例,壮族是传统的农业民族,纺织、印染手工艺历史悠久。壮族服饰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壮族服色尚青黑,源于壮族先民图腾崇拜的驱邪祈佑之说,壮族自古便有蛇图腾、鸟图腾与蛙图腾崇拜。随着民族融合的时代潮流,壮族男子服装几乎与汉族服装相差无几,仅腰间束带而已;壮族女子服装则多以花边装饰,腰间束围裙,而后裙装逐渐被裤装所替代。
民族服饰是各民族文化的生动体现,它反映着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传承等,是一笔重要的精神文化财富。通过对柳州市博物馆的参观,项目组成员对于广西各民族的服饰有了更深入了的了解与更深刻的感悟,不仅体会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更激发了成员们的文化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
图为项目组成员参观柳州博物馆。罗馨怡摄。
结束调研后,项目组成员就此次调研成果召开线上会议,重点讨论了后疫情时代下棉纺织业的现状与文化产业进入传统棉纺织业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成员们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对市场的了解提出了多种解决措施,为项目后期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图为项目组成员举行线上会议。李世如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