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常州8月16日电(通讯员 张竞予)为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了解当下城镇社区垃圾分类现状,2022年8月12-14日,南京财经大学“环保清城”实践团队成员在前期合理规划的前提下,选取常州溧阳市为实践地点,以街头采访、问卷调查、社区考察等方式前往当地调研垃圾分类的市场现状,从市民角度思考垃圾分类现存问题并寻求突破垃圾分类”瓶颈期“的新方法。
出发前夕,实践成员们自发学习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掌握有关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通过阅读大量文献的方式了解了国家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的现存问题和新模式探索。与此同时,鉴于团队成员多分散于江苏各市各区,队员们先以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初步掌握江苏各地区垃圾分类现状,对各城市在垃圾分类方面的绩效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后期的实践调研奠定基础。
志愿助力,责任在民
来到常州溧阳市后,实践队员们走访溧阳街头,发现了一些手持垃圾袋的志愿者们在道路街边捡拾垃圾。志愿者们纷纷表示保证城市道路的清洁是他们每个市民应该尽到的责任。采访得知,溧阳市会每天安排组织道路垃圾清理的志愿活动,并对收回的垃圾进行简单分类后回收处理。提及垃圾分类话题,志愿者们表示目前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淡薄,虽然街头小区张贴许多宣传告示,但真正的落实多靠后期的政府行为,他们希望可以有更加便民的垃圾分类方式帮助市民群体从源头开始落实执行。环卫工人也对此深表同意,虽然他们的工作会要求对垃圾进行归类处理,但市民群体却很少能够有此意识和执行力,垃圾分类还停留在简单的厨余垃圾、白色垃圾等基础分类。对此,实践队员们又随机采访了其他公民。他们多数表示了对垃圾分类行为的支持,却也提出了对此领域的不甚了解和执行困难。“绿化城市,清洁街道”,市民们积极地期望可以有更加方便的垃圾分类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履行市民责任。
图为实践队员在采访环保志愿者 许玲 摄
图为实践队员在街头采访志愿者 许玲 摄
问卷发放,体察民意
在街道边采访了一些市民后,实践队员们来到溧阳市市中心区域,走访街头市井,将调查问卷发放到城镇居民手中。根据收集反馈的调查问卷情况显示:青年群体的垃圾分类意识较强,垃圾分类的知识掌握度也远比中老年群体高;经常从事相关行业的群体,如餐饮行业工作者、环卫工人、城市环保工作者,大多对垃圾分类有较为基础的概念和相关知识。一位受访年轻人表示,溧阳市和周边一些城镇也许需要类似上海这些大城市的强制政策和完善的硬件配套设施,才能更好地深入推行。
总的来说,在国家大力倡导和积极实践垃圾分类的背景下,国民的环保意识都显著增强,但城镇地区的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率和实现度仍需切实关注和努力提高。不仅需要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的知识宣传,培养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更需要政府和社区工作配合,在制定便民合理的执行政策、奖惩机制情况下,推动垃圾分类行为落实到家家户户。
图为实践队员在商场发放调查问卷 张竞予 摄
社区走访,现状考察
进行完市民采访和问卷调研后,实践队员们随机考察了溧阳市的一些老旧小区和新建小区,实地了解当地的社区垃圾分类情况。令人惊喜的是,无论是老旧小区还是新型小区,社区均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的站点,并张贴垃圾分类的知识海报,帮助社区居民们更好地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各楼道墙面和画廊宣传面板上均有张贴垃圾分类的宣传海报和知识讲解海报,垃圾分类字眼到处可见。
随后,实践队员们与社区工作者人员对小区垃圾分类工作进行了相关探讨,工作人员指出,虽然目前社区有意识地宣传和培养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但真正可以做到的居民少之又少,多数还是依靠后期的工作人员进行归类处理。社区工作人员仍将努力做好监督引导工作,让更多人养成垃圾分类好习惯。
图为溧阳小区垃圾分类回收点 蒋万芳 摄
溧阳市连续多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城市的街道路面、市政市容良好,垃圾分类初见成效。真正践行垃圾分类,不仅是一种绿色健康的城市管理理念,更是关系广大民众生活环境健康的良好行为习惯。在此次实践活动中,队员们发现虽然城镇居民的垃圾分类知识较于大城市地区相对匮乏,但都愿意去了解垃圾分类知识、投身垃圾分类的活动。垃圾分类的重难点,便是全民行动。只有家家户户,上至年迈老人、下至幼龄孩童,都能养成自觉进行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辅之以政府良好的督促引导机制和完善的硬件基础设置,健全全链条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各环节密切配合,才能确保垃圾分类从投放、收集、分类、处理各环节执行到位,从根本上贯彻落实垃圾分类。当然,真正合适有效的垃圾分类政策和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需要全社会的青年群体集思广益、汇聚力量,助力科技创新,利用新时代武器推动共筑“无废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