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泗阳8月17日电(通讯员:陈梦圆)聚焦生态经济这个热门话题,2022年6月20日南京财经大学暑期实践团队——泗水意杨小队在泗阳平原林海、木材厂、装修公司、杨树博物馆等地进行了为期10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泗阳围绕杨树所进行的生态经济活动。
6月28日,泗水意杨小队来到泗阳平原林海,这里绿意葱茏,生机盎然,彩色的林间小道与意杨交相辉映,俨然一幅好夏景。队员们一进入林海,夏日的喧嚣燥热瞬间荡然无存。生物圈中,各类树木在生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杨树的生态效益尤为显著,也因此在全世界受到重视。一立方米蓄积的杨树,就可吸收1.83吨二氧化碳,这使得杨树在应对气候变化,抵御干旱洪涝风沙中有重要作用。而据相关工作人员所说,这片林海最初建成并非是看中杨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更多的是注意到杨树对这座小城的经济推动作用。工作人员表示,杨树具有速生特性,它们爆发式地增长能够满足民生经济需求,这也同样解决了队友们初入林海的困惑,即对当下的杨树大多瘦小,枝叶稀疏的不解。就这样,杨树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种植不断贡献自己的价值。除此之外,队员们还意外了解到林海的附加价值——夏蝉,一种泗阳人民爱吃的美食,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矿物质,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每到夏天夜晚,寂静无声的蝉破土而出,沿着杨树的树干慢慢攀爬,星光与手电光洒在一片又一片杨树上,点亮了一个又一个泗阳人民的心。

图为实践队员在平原林海观赏参观。百舸网通讯员 陈梦圆 摄
7月1日,队员们前往泗阳的木材厂和装修公司,更进一步地了解杨树如何被加工,又如何真正发挥使用价值。还未走进木材厂,队员们就已经闻到阵阵原木特有的清香。整个木材厂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原木储存区,加工区和半成品放置区。原木储存区中,一棵棵杨树被切割成大致相等的长度,整齐地堆放成三角形以便后续取用加工。加工区相对嘈杂与凌乱,漫天的木屑和强烈扑鼻的木材味给予感官极大的冲击。队员们不便在加工区停留过长时间,在相关人员的带领下,快步走向半成品安置区。半成品安置区里,队员们已经推断不出各类半成品本来的模样——被削去树皮的杨树,有的被加工成片状,层层叠叠地安放在一边,还有的被加工成更细小的木棍状,和未被加工的粗壮模样形成鲜明对比。树皮被杂乱地堆弃在一起,等待着发挥自己的作用。据队员们了解,在泗阳这座小城里,类似的加工厂不算少,它们依靠着杨树生存,又为这座城市不断做出自己的贡献。
紧接着,队员们前往泗阳当地的装修公司,更细致地了解杨树的作用。据老板介绍,杨树是做胶合板的主要材料,并且杨树用材林主要供应民用材,“一家种白杨,生活奔小康”在农村广为流传。当下,随着木材加工业的发展以及部分杨树民用材被其他建材所取代,杨树更多的已经转向工业用材。据队员了解,装修公司使用杨树用材的效益不断下降,而许多胶合板、细木工板、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的工厂却都依赖杨木为原材料。杨树为泗阳的木材工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木材厂。百舸网通讯员 陈梦圆 摄
7月5日,泗水意杨小队来到泗阳杨树博物馆,更深入地了解泗阳的杨树。队员们还未进馆,远远便看见“饮水思源”的雕塑。雕塑刻的便是对中国杨树产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三个人物,中间的这位老人就是原国家林业部副部长梁昌武先生——意杨树种便是梁老当初不远万里从意大利带回来的。雕塑上的三个人面容严肃却又慈祥,不禁让人心生敬畏。馆内细致地介绍了杨树的发展历史、经济和生态各方面的作用,但是最吸引人的是那由杨树制成的手工艺品,活灵活现的鸟儿,精致可爱的小车,兼顾实用的笔筒......简直令人目不转睛——杨树除了有生态和经济上的作用,在艺术观赏性上的作用也不容小觑。经馆内工作人员引导,队员们来到了最为著名的“意杨王”前,当初全国同期试种的意杨,大多砍伐,仅有这四棵保存了下来,郁郁苍苍,根深叶茂,它们不仅研究方面价值显著,更是历史的象征与代表。

图为“饮水思泉”雕塑。百舸网通讯员 陈梦圆 摄

图为实践团队在“中国意杨王”前参观并听工作人员讲解历史。百舸网通讯员 陈梦圆 摄
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较为充分地了解到了杨树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艺术价值以及杨树的文化价值。杨树为泗阳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这就是泗阳人民独特的意杨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