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淮安8月11日电(通讯员 刘恭莉 汪艺忱)近年来,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一直是文化产业的一个热点,为深入了解西游文化在淮安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推西游文化在淮安城市建设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8月7日到11日,南京财经大学新闻学院“西游文化调研组”暑期实践团队在淮安市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并来到吴承恩故居、龙宫大白鲸和淮安市西游乐园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获取西游文化在淮安发展的现状,从而更好的总结发展经验,整合优化发展措施。
继承:屋檐下的前世今生
8月8日,实践团队来到吴承恩故居。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套保存完好的石桌石凳,被一棵苍翠的古树荫蔽着。视线往右,即是故居的门厅,吴承恩塑像矗立在厅堂正中,背后的石碑上记述着他的生平。穿过纵横交错的回廊,屋檐上层叠的砖瓦经过岁月侵蚀已经稍显破旧,但依然能从中窥见百年前初建成的风貌。故居北端是一个后花园,凉亭、湖石、荷花等元素将清秀隽雅的江南韵味体现得淋漓尽致。
虽然园内古迹保存完好,但队员们观察到,来往馆内的游客十分稀少。且由于天气炎热,场馆内制冷设备不足,寥寥几位游客在短暂参观后也很快离开了故居。向园内相关负责人员了解到,暑期是文化旅游的高峰期,但近年来故居客流量却并不可观。
衰落:快时代下的门庭冷落
在吴承恩故居相关调研结束后,实践团队很快来到了中国西游记文化博览馆,博览馆位于淮安市古淮河西游记文化旅游区,于2010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然而在到达目的地后,团队成员们却发现博览馆正门紧锁,周围也并未发现其他进入通道。在询问旅游区内其他工作人员后,才得知博览馆早已对外闭馆了。
图为 大门紧闭的西游记博览馆 8月8日汪艺忱摄
“这里开放后经济一直不景气,没什么游客,常年不盈利,后来迫不得已只好关门,后来这个旅游区也基本荒废了。”工作人员叹道。整片旅游区周边草木丛生,看上去已经长久无人打理了,四处都呈现着颓然衰败的态势,只有在区域正中央的西游雕像处依稀可辨出初建成时的繁华。
创新:西游文化融入乐园,寓教于乐
8月9日至10日,实践小队分别参观了淮安市龙宫大白鲸和西游乐园,在龙宫大白鲸的“极地海洋”馆里,实践团队的队员根据指示牌了解到整个场馆的布局设计,是围绕“孙大圣帮助东海龙王寻找丢失的夜明珠”这一故事展开的,场馆中也运用了一些3d动画,展现了孙大圣寻找夜明珠的历程,给游客游览的过程增添了趣味。
图为 淮安市龙宫大白鲸馆内3d动画墙 8月9日汪艺忱摄
和龙宫大白鲸的“新编故事”相比,西游乐园则是将“游客”带入到原来的故事中。在西游乐园的游乐设施里,游客作为孙悟空邀请来的一位见证者,将陪同他一起经历“猴王出世”、“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和“智取芭蕉扇”等西游记里的经典故事。而这个见证方式则借助了科技手段,游客们通过观看制作好的4d动画,乘坐飞椅等设施,可以身临其境地和大圣一起降妖除魔。
图为 采访西游乐园内游客 8月10日刘恭莉摄
实践团队的队员们采访到了一对游玩“大闹天空”的母子,孩子只有6岁,他没有读过西游记,但是在体验过这一游乐项目后他能心情激动的称赞道“孙大圣真厉害”。这位母亲表示她之所以选择带孩子来西游乐园游玩,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有意思,更是因为这里有文化氛围,此外她也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想看看西游乐园究竟是怎么利用西游记的元素来创办的。
未来展望:发展更贴近群众生活的宣传方式
8月7日,实践团队来到淮安市大运河文化广场。广场内有许多惟妙惟肖的西游记人物塑像,白龙马做出奔跑的姿态,沙僧提着师徒四人的行李,猪八戒肩抗九齿钉耙,孙悟空以手作眼帘眺望远方,完全对应了书中的形象,妙趣横生。故事里的人物从纸页中搬进了城市里,格外引人侧目。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栩栩如生的塑像旁边还立着有关垃圾分类的标语,这不仅宣传了西游人物形象,更推进了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为城市形象建设带来正面效益。
图为 淮安市大运河广场西游人物塑像 8月7日 汪艺忱摄
通过五日的实地参观游览,“西游文化调研组”实践团队的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西游文化的魅力与活力,也进一步认识到了在传承西游文化中,要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之后实践团队的队员们将整合所获的资源信息,提出可行性建议,助力西游文化在淮安城市建设方面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