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西宁8月15日电(通讯员 袁小凡)7月23日—8月2日,南京财经大学“籽籽同心”实践团队成员在青海省开展了以“籽籽同心—石榴籽助农产业新风向”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实践以民族团结为背景,以助力产业发展,提高农产品资源利用和乡村振兴为目的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大家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团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利用学科优势,发展石榴籽及青海特色农作物衍生产业,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7月23日,“籽籽同心”团队探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为深入了解“石榴籽”的文化内涵及民族团结在社区中的体现,团队前往文亭巷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参观学习,了解“石榴籽家园”的公共文化服务以及民族团结进步等工作的情况,文亭巷社区中有藏、回、蒙古、撒拉等少数民族居民1000多人,在2021年12月,西宁市给文亭巷社区等25家社区授牌“石榴籽家园”。
图为实践团队在文亭巷社区参观学习(百舸网通讯员 袁小凡摄)
一进入综合服务中心,墙面上醒目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表明工作人员努力把社区各项工作推上新台阶的决心。一年来,文亭巷社区以“石榴籽家园”的建设为工作重点,成立了“一家亲”宣讲团挨家挨户宣讲党的民族政策,解决群众实际困难。通过团队采访文亭巷社区居民了解到他们也对“石榴籽”概念有独特的理解,并且对于社区开展民族团结的工作都认为有积极向好的作用。
图为实践团队采访文亭巷社区居民(百舸网通讯员 柳彤炯摄)
文亭巷社区居民杜奶奶说:“我的家庭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家庭,家里的人有汉族、蒙古族、回族等,我们小家的和谐就像大家的和谐一样,民族团结是特别重要的。”
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青海的民族团结就体现在像杜奶奶一样的家庭中,小家不仅是个体家庭的和谐相处,也映射着整个青海民族团结、欣欣向荣的景象。从小家到大家到国家,民族团结都是巩固发展、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挖掘特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8月2日,团队又前往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近年来,海北藏族自治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总目标,共同画好民族团结的“同心圆”。
“籽籽同心”团队到达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随后在会议室召开了简短会议,工作人员向团队介绍了当地基本情况和未来的发展,希望暑期实践团能在调研的过程中提出建设性意见。在会议结束后,“籽籽同心”实践团开展实地走访工作,熟悉海北州基本情况,团队首先走进海北州的大街小巷,发现这里处处充满浓厚的民族氛围,店门口的藏文标识,不同的建筑风格,都体现着青海这个多民族大家庭的特点。
紧接着,团队深入农科院田地中,了解青海特色农作物的种植,团队首先前往当地树莓种植示范户,通过和负责人聊天以及自己采摘树莓了解到通过种植树莓,增加了当地村户的收入,之后团队前往海晏县光明村,和农科院工作人员一同为青稞喷洒药物,也了解到关于青稞的很多知识,青稞中富含β-葡聚糖,外层皮中长纤维较多,不易吸收,对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具有明确的疗效,并且有很高含量的支链淀粉,使其面筋度较低,做成食品粘性较高,在深加工产品中大多加入淀粉或其他面筋度较高的作物,使其能够更好的加工。
图为实践团队在青稞试验田中学习(百舸网通讯员 袁小凡摄)
实践团队历经多天的调研活动,深入一线,通过重视、挖掘和利用青海特色产业,立足资源优势,衍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寻求其他方式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并探索地方文化底蕴,对青海民族团结教育进步创建工作也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成员们不仅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也能够充分的把所学的内容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去,进一步增强了成员奉献自身,服务社会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