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南通8月8日电(通讯员 杨奕)为在我国数字化乡村进程背景下探求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情况,2022年7月24日至7月27日,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胡逗洲行客队”暑期实践队在南通龙潭村、南兴村等地开展为期四天的实地调研,以调查问卷与录音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探寻数字化乡村进程对当地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
7月24日-7月25日,“胡逗洲行客队”首先来到龙潭社区调研,在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管理人员进行交谈后了解到该小区正在实行“网格化信息管理”,该项举措需要网格员每天进行系统登录、录入数据、更新数据等多项操作,其中也包括了重点人员关注,例如易肇事住户、刑满释放人员和独居老人住户等等,按规定社区会每月上门一次了解其动态,而这些都将在网格里有所体现。“如果说村里不靠大数据和网格化,光靠挨家挨户敲门,这些事基本上是完成不了的。所以前期基础是通过铁脚板来宣传,而后期服务和工作绝大多数都是需要数字化和智能化来完成。”管理人员如是说道。
考虑到老年人作为见证时代发展变革的群体对数字化有着最为深刻的体会,团队成员们向当地社区的老人们进行问卷访谈,并在部分老人不识字、对问卷内容存疑的情况下进行耐心解读,协助对方完成问卷填写。大部分老人表示自己对于手机上如何网上支付、社交等功能并不熟悉,只能使用一些基本接听电话功能,但也表示这样的数字化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不少便利,例如从前传达讯息只能用耗时长的书信,而如今拨通一则电话只需要几秒钟。由于数字化乡村受众群体广而泛之,团队成员也将中年及青年这类相较于老人更在生活中与数字化息息相关的群体涵盖在问卷目标当中,据反映,他们对于当地数字化建设也十分满意,想要了解的社区信息能够在手机上一键查询,不仅提高办事效率,也提高了生活水平质量。
图为实践队成员协助居民完成调查问卷。通讯员 杨奕 摄
7月26日-7月27日,团队成员们来到南兴村进行实地调研。当问及本村数字化的优劣势时,村干部季强这样说道:“优势很多,例如数字化的信息平台和信息发布等,这些都是十分方便的。缺点即是农村老龄化比较严重,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导致信息无法快速且有效的传播出去。而相比较之下城市里年轻人多,就会使数字化推动高标准、高效率。而如果是在这里,如果使用手机发送信息或者通知,老年人有极大的可能性是收不到的。”
图为团队成员对村干部季强进行访谈。通讯员 杨奕 摄
与此同时,季主任也谈到,建立数字化乡村首要发展的就是经济。“只有发展了经济才能推动数字化发展。要调动经济效益,提高老百姓意识,但在农村这一方面实施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推动数字化平台得先确定利益在哪里,不像城镇里生活垃圾回收垃圾通过联网就能得知哪里的垃圾需要进行清理处理。但如果放到农村来,由于数字鸿沟会导致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季主任所说数字化进程中数字鸿沟问题带来的阻碍也在团队成员对村民们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得以体现,他们了解到数字鸿沟在居民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如无法正确缴费及时、对于他们来说有些眼花缭乱的数字化应用程序难以理解操作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战略部署。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内容,但是目前大多数人对其的了解仍停留在书面文字层面。通过此次实地调研,团队成员们了解到了数字乡村的具体措施,如采用网格化管理,对社区人员信息进行收集统计处理,按需进行流动人口排查、特殊人员访查等工作,提高了居民在及时缴费、信息查询等日常事务的办事效率。数字乡村建设还存在着数字鸿沟问题,部分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因素,无法灵活掌握运用各项数字功能。团队成员通过调研后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提出通过如搭建农产品线上售卖平台、开展社区电子菜市场福利活动等,以落实经济利益来引导居民主动接纳数字化,最终达到城乡数字化共同富裕目标。未来,南财学子们也会将自己所学融汇于实践,为数字乡村建设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图为“胡逗洲行客队”成员合照。通讯员 杨奕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