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淮安8月18日电(通讯员 唐语婧)为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了解大运河历史脉络,感悟大运河当代价值,7月28日,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岸边凝固的时光”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进行参观学习。团队在学习了解运河文化的同时对博物馆内游客及其工作人员进行采访调研,了解大运河文化传播情况,深入思考探索新时代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运河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
游览运河展馆,了解运河文化
7月28日上午,团队成员来到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顺着展厅依次对展馆内各文物进行参观。博物馆以“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为总体定位,设有"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2个基本陈列,及“运河上的舟楫”“运河湿地寻趣”“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等9个专题展览。每一个展厅都有着独特的呈现方式,传统展览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各种各样的运河文物与文化遗产得以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参观者眼前。
在“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成员们仔细观察不同展区的展品,对馆内多样的文化遗产进行探讨,不由得为大运河文化遗产之丰富感到而惊讶。每一个文物都仿佛讲述着一段运河故事。作为承载着密集中华文化基因的大动脉,江南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全都在大运河的流波中聚汇融通,绽放出别样的光彩。行走在运河博物馆中,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大运河所富含的文化价值,更领会到了“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图为实践团队在仔细观察展品。 通讯员 王可亦 供图
学习运河知识,感悟运河精神
通过讲解机的介绍与馆内的大运河知识科普,队员们了解到了大运河的历史变迁、对社会的经济文化作用,更知晓了大运河的申遗历程、今天人们对它的保护传承。中国大运河开凿于春秋晚期,隋朝时第一次实现全线贯通,元朝“截弯取直,纵贯南北”完成第二次大沟通。作为世界上唯一为确保漕运安全达到稳定政权、维持统一的目的,由国家开凿和管理的人工运河,大运河沟通了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对促进经济繁荣、文化交流和科技发展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大运河是以世所罕见的时间与空间尺度证明了人类的智慧、决心与勇气,其建立也伴随着许多应当铭记的名字,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郭守敬凿通惠河,贾鲁开凿贾鲁河……历朝历代的运河建设者们在异常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河流连通为一条纵贯南北的人工运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生生不息的奋斗进取精神。贯通南北江河,连接海陆内外,大运河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互鉴,铸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开放包容的精神特质。作为大运河文化的集中体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运河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折射和反映。感悟运河精神,挖掘大运河精神内涵,对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历史文脉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团队成员在学习运河知识。 通讯员 周佳敏 供图
访谈馆内游客,探索传承之径
为了解大运河文化传播传承情况及群众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的态度,探索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运河文化传承之径,实践团队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对往来游客进行了调研采访。队员们从参观者对大运河文化的了解认知,前来大运河博物馆参观的动机,在博物馆内的游览体验及对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的见解与建议几方面出发,在与游客们的探讨过程中深入了解群众对大运河文化的认识与其旅游意愿。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了解到游客对于在博物馆的游览体验均很满意,5d裸眼看大运河全景、实景体验大运河沿线风光等大运河与现代的技术的结合更是尤为亮眼,给游客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参观者表示:“这些现代技术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大运河千年繁华,能让我们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大运河的秀美与其对中国古代城市文明体系的塑造及对沿线百姓风土习俗的精神烙印。如果其它景区也有这样的沉浸式体验我会非常乐意前去参观。”文旅融合发展需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文化需要,丰富文旅产品的供给,提升游客的体验感与获得感,可触可感地传递大运河文化,才能增进人们的文化认同,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文化自信。
图为实践团队在博物馆内对游客进行采访。 通讯员 程寒露 供图
大运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富集区和中华文明历史记忆的重要承载地。多层次、全方位地深化对大运河文化内涵的认知,是推进大运河文旅融合发展的前提。此次博物馆之行之实践团队进一步学习运河知识,感悟运河文化,深刻感受到了大运河所富含的精神内涵与时代价值,更加领悟到了弘扬运河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团队成员将积极探索运河文化传播新路径,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为弘扬运河文化贡献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