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玉林8月14日电(通讯员 胡景妃 张奇悦 田果艳)为学习革命精神,了解家乡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2022年8月2日至4日,南京财经大学“溯源红色足迹,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在对家乡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进行初步了解后,分为两队来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容县县底镇冠堂村和福建省仙游县度尾镇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
铭记革命历史,学习革命精神
8月2日,“探寻红色文化”分队来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县底镇冠堂村革命老区纪念馆进行参观和学习。冠堂村是国内第一次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容县革命的中心和策源地之一,作为革命老区,冠堂村不断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是一个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红色教育基地。
跟随讲解员陈清同志的步伐,实践小队来到了红色主题公园,映入眼帘的就是革命烈士纪念碑,碑上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让人心中一颤。在这里,陈清同志向实践小队介绍了容县的革命历史;而后,实践小队来到了冠堂村革命老区纪念馆,馆内存有革命先辈用过的桌椅、立功轿等物品,以及革命先辈的珍贵照片和英雄事迹;最后陈清老师向实践小队展示了当地的各种农产品。

图为工作人员讲述革命烈士事迹。通讯员 胡景妃 摄
讲解员陈清同志为实践分队队员介绍道:“红色文化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该红色基地不时有党员前来参观学习党文化历史,了解曾经的红色文化,同时展厅也有容县特色的农产品,沙田柚果干、山茶油等等,农产品出售也带来了部分经济收入。”红色基地能够吸引游客前来探访,传播红色文化,景区同时销售特色农产品,带动经济的发展,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图为冠堂村革命老区纪念馆内特色农副产品。通讯员 胡景妃 摄
图为实践团队在中国共产党容县临时委员会旧址前的合照。通讯员 胡景妃 摄
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
8月4日,“探寻红色文化”分队来到福建省仙游县度尾镇度峰社区砺山寨反“清剿”斗争旧址陈列馆。
砺山寨位居岭西中部,寨后群山连绵,寨前脉坡伸延到中岳街,山势险峻,易守难攻。这个展陈馆主要是解放战争的一个缩影,一个以少胜多的战斗。几年前该地是一座荒废的山,该馆工作人员说道:“因为附近的人陆陆续续发现这里环境好、路也好走,渐渐越来越多人来爬山,人流量多才建的这个展陈馆,可以说,它是有一定群众基础才开发起来的,这个应该是它与其他红色景点不同的地方。”
图为砺山寨抗战情景模型还原。通讯员 黄嘉仪 摄
此外,该展馆于今年7月份正式开馆,选择7月1日献礼党的101周年华诞。目前该馆属于免费开放,后续如果整座山有规划建成正规旅游景区,配套齐全设施,可能会收取部分费用,但是作为一个红色旅游基地,只收取部分设施维护费之类少量费用。现时政府有规划建设红色研学基地,并联合林业局,将原本种植的巨尾杉改种文旦柚,并有意将其专门建成农业实践和红色旅游并存的中小学生研学基地,建成红色教育基地,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
图为实践队员在展馆外合影。通讯员 黄嘉仪 摄
结合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参观结束后,实践团队成员对参观时获得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和总结。此过程中,实践团队队员都感受到革命先辈的伟大,革命先辈用鲜血乃至生命换来现在的幸福生活,每个人都应铭记革命历史,学习“有志有为、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
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涵育乡村文明新风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为当今主题,如何紧扣乡村振兴这一环,需要落实到方方面面。团队也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加强红色遗址的保护,调动基层干部对于红色文化的重视与宣传;二是合理利用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同时达到“红色+经济”互相成就的目的,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三是景区地处乡村,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加大力度推广红色文化以及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直播等。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进行合理利用,能够促进城乡红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拓展延伸红色文化乡村产业链,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
革命先烈的艰苦奋斗,换来如今安稳的社会,为了幸福而奋斗,新时代青年当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