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滁州8月15日电(通讯员 史维露)徽派建筑又称,流行于今、、婺源县及浙江省、、等地区,因此并非特指安徽建筑。同时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的重要组成部分,徽派建筑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为学习和弘扬徽派建筑文化,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白墙青瓦、水墨中华——走进徽派建筑的前世今生”徽派建筑调研小队于2022年7月21日在黄山市黟县宏村镇开展调研活动。
明中叶之后崛起的徽商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商派之一,商贾财力雄厚,受古徽州传统文化的影响,无数人选择衣锦还乡,这时他们会修建奢华精致的豪宅来体现身份,整修祠堂来光耀门庭,修筑牌坊来褒奖徽州女人守节的风骨,这便为徽派建筑添了富丽堂皇之气,也成为日后徽派建筑的特点。据当地居民介绍,因徽州人多为经商,故选用白墙黛瓦,黛即青黑,粉上白墙,谐音为“清白”二字,意喻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经商都要清清白白。徽派建筑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高墙小窗,也就是当地人说的“马头墙”,一般呈阶梯状,层次分明,有一阶到四阶之分,越是大宅,阶数越多。这种设计使得建筑不仅美观,而且极具功能性,可以用来防火防风,火灾发生时,能防止火势蔓延到其他建筑,因此也叫做“封火墙”。
图为宏村的徽派建筑马头墙 丁海婷 摄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队成员围绕徽派建筑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对村支部副书记王敬秋进行了访谈。据介绍,文化是历史的沉淀,徽派建筑就是在历史的发展中不断沉淀出来的,它发展至今,虽然许多项目已经被纳入非遗行列,但仍有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其仅仅只是一知半解,并未亲身体验过。即便是面对著名的徽派建筑,人们也鲜少去了解它的四大特点:马头墙,三雕,牌坊和祠堂。访谈中,王敬秋提出,现在的年轻人容易被网络吸引,如今社区正通过网络媒体加大对徽派建筑宣传,在不破坏徽派文化的前提下,结合现代流行元素,希望可以吸引更多人的参与,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并喜欢上徽派建筑与文化。
图为团队成员对宏村党支部副书记进行访谈 丁海婷 摄
图为乡村大舞台中徽派建筑元素的运用 丁海婷 摄
走访过程中,实践团队注意到,社区的很多建筑融合了徽派建筑的特色,例如社区的乡村大舞台运用了徽派建筑的飞檐、住宅小区运用了马头墙等等。王敬秋表示,在社区建设上,当地也在尽量多添加徽派元素,让徽派文化进入到寻常老百姓的生活中,让当地居民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徽派建筑,也能为年轻人了解徽派文化拓展路径,以便更好地宣传徽派文化、更好地继承徽派文化。
图为团队成员对当地居民进行访谈 丁海婷 摄
此外,实践团队在采访当地居民时,了解到社区也会经常性的利用假期举行相关活动,包括板报比赛、绘画比赛等等,利用比赛和极具文化特色的小文创品吸引大家对徽派文化的关注,充分调动居民参加热情,不仅可以向居民宣传徽派传统建筑文化,还可以增进居民之间的感情,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在探索徽派传统建筑现状的过程中,实践团队也切实地感受到了徽派建筑发展面临的困境:景区的现代痕迹过重;环境受到人为破坏;古建筑保护力度不大。如宏村商业气息浓重,商品价格过高降低其原本的宣传价值和纪念意义,环境也在众多游客到来后受到破坏,甚至还有一些作为重点保护文物的民居已经变得破旧不堪,处于荒草丛生中,其间有碎酒瓶,一旁还有明显的水泥修缮过的痕迹。采访中还得知当地一些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民居早已在时代变迁中被水泥楼房代替,许多受访者认为徽派建筑需要加大宣传并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期待看到更多的宣传片和维修完善的徽派古建筑。
图为荒草中的徽派古建筑 万雅慧 摄
为了了解更多人对徽派建筑的态度和看法,实践团队围绕对徽派建筑的了解程度和宣传意愿进行了相关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0%的人了解一些徽派建筑的起源和发展,还有近50%的人完全不了解,而且大部分人都是通过网络媒体来了解徽派建筑,由此可以看出,借助网络媒体进行宣传确实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但也要加大线下宣传力度,让人们切身体会到徽派建筑的自然古朴之美。除此之外,问卷结果还显示超过90%的人愿意为徽派建筑做宣传,只有少部分人不太愿意,反映出了大部分人都有为传统古建筑宣传和对其进行保护的意识,这样的形势为我们进一步对徽派建筑进行宣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图为实践团队部分问卷结果 万雅慧提供
徽派建筑是徽州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重要的地域文化特征反映,传承、发展好徽派建筑文化意义深远,也任重道远,要借鉴古徽州建筑特色,了解徽州风俗习惯,不断深入探索徽派建筑元素的原则和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各方不仅需要发展创新、仔细推敲,也要注意对古建筑的保护,比起简单的套用白墙青瓦,更要注重建筑、产品与环境的融合,让现代新徽派建筑既有传统元素,也让传统建筑元素具有现代感,让文化自信转变为徽派古建筑发展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