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沭阳8月15日电(通讯员 陈振兴)八月,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城市公厕多功能改造后的创新模式和后继发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江苏沭阳调研城市公共厕所改造情况。“厕所革命”一词最初是在旅游厕所中提出,之后逐渐蔓延至城市和乡村,与城市建设的脉搏一起跳动。公共厕所设计需要融合人的需求、社会趋势、制度与政策、地方性文化、地域环境以及技术成本的综合系统设计。它是文明的尺度、是国家发展的注脚、是一种文化符号,折射出国家执政者治国理政的智慧。故而实践团队采用了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线上线下双进行的方式对城市公厕多功能改造后的创新模式和后继发展进行了路径探索。
实践团队在江苏沭阳调研了三所公共厕所。实地走访中,实践团队发现现有的公厕拥有atm机、公共阅览室、母婴室、第三卫生间、自助售货机、书苑等一些便民的设备,有不少市民在休息椅上避暑休息。
(图为上海南路公厕——花乡驿站书苑 实践团队成员徐苏阳摄)
团队队员也通过管理员了解到,沭阳县政府在对于便民利民工程上投入巨大,先后改建了210多所公共厕所,真正做到了为民办实事。在这里,“四点半课堂”和书苑是特色亮点;这里也是附近菜市场商户、司机的休息好地方。在长安路第五空间公厕中,公厕管理员回答队员问题时这样说:“我们沭阳公厕严格按照《宿迁市厕所规划建设和管理办法》实施,也随之做出调整,我们从每15-20分钟的清洁改为“一走一保”,保证在市民使用公厕时安心舒心。”
(图为徐同学在长安路第五空间公厕现场的采访场景 实践团队成员徐苏阳摄)
(图为徐同学在上海路花香驿站现场的采访场景 实践团队成员徐苏阳摄)
见识到现如今的改变后,实践团队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了解到沭阳未来对公共厕所的后继发展规划,沭阳县政府计划对城区内11座公厕进行改造升级,建立第三代公厕模式样本——厕所微家。其主要面向对象是公厕周边的百姓,为百姓提供一个休闲的场所,业务户外劳动者提供一个临时休息的环境,同时也为了提升全民阅读计划,开设建立阅读角,丰富文化生活。同时,沭阳的公共厕所响应市委宣传部号召,《宿迁文明二十条》、《人情新风“宿9条”》在公厕内外比比皆是,扩大影响力,增加号召力,凝聚感染力。采访过程中,沭阳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卫生管理处办公室副主任颜旭说到:“沭阳县经历了一类公厕改造、花乡驿站建设、第五空间公厕改造,在此进程中发现了,在日常管理中,智能化改造成为一大难题,一方面要顾及投入经费,有需要考虑打破行业壁垒,以及管理层对于智能设备的日常管理使用与维护。同时,沭阳县积极响应“环卫服务市场化”,将环卫的具体工作交由第三方公司,用其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设施设备等完成沭阳公厕改造。”
(图为徐同学采访颜旭副主任的场景 实践团队成员徐苏阳摄)
在线下调查的同时,线上问卷调查也在有序开展,团队成员在qq、微信朋友圈发布问卷来了解调查居民对于城市公共厕所设施设备以及卫生状况的体验感受,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大家了解到近80%的设备得以很好的利用并且为公民们提供了很好的生活便利。以及统计得出了在共公民心中前三名需要的设施依次为:自动售货机、报刊售卖点、充电宝租借机,且这些设备在公厕的分布率较高并有近70%的公民表示如今当地公厕的设施设备满足需求。在问卷的最后公民们对于公厕位置、卫生环境以及管理制度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图为徐同学采访休憩人员的场景 实践团队成员徐苏阳摄)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虽小,却关系着万千百姓的健康生活。经过多次采访,实践团队成员了解到,在推进“厕所革命”的过程中,沭阳正不断努力,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度上,持续长久地推进公共厕所的建设改造提升。无论是外观的设计或是设施的安装,建成是从无到有的变化,但是还需要不断地在细节上下功夫,在管理上想办法。建立上下贯通、层层衔接、明确具体的责任链条,各方共同发力,才能让实事真正惠民、便民,如此才是彻底解决厕所难题的长效法宝。既然厕所革命被称之为革命,就自然是一件不易完成的事情。实践团队成员们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调研,推动完善厕所革命的细节,为厕所革命更好服务群众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