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南通8月9日电(通讯员 贾骏昊)垃圾作为城市的一大重要污染源,垃圾分类是实现城市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关键内容与基础环节。 这是一项涉及群体广泛的社会性运动,更是人们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一次“革命"。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加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知识,帮助城市居民培养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8月8日,南京财经大学“绿色清道夫”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小组前往南通市如东县河口镇烈士陵村,与当地村委会开展密切合作与交流,以演讲,说相声等方式向居民们宣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为当地绿色生活的推进提供一份力量。让垃圾分类的涓涓细流汇聚成为绿色生活的磅礴伟力。
红色老圣地,绿色新文化
如东县是一片具有光荣传统的红色热土,无数的革命先烈长眠在此 峥嵘岁月铸就了历史的丰碑,留下了薪火相传的红色革命印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如东县也是与时俱进,积极贯彻绿色新发展理念,为这红色之乡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为助力如东县的绿色文化建设,本次活动以村委会社区为平台,“绿色清道夫”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小组来到如东县河口镇烈士陵村,为了方便河口镇烈士陵村居民集体集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确保垃圾分类活动的顺利进行,宣传小组选择在河口镇烈士陵村7月份远程教育固定学日那天开展活动。鉴于当日的天气以及本次活动的主题,宣传小组在烈士陵村村委会学习专用教室向前来学习的居民分发了“垃圾分类知识宣传扇",居民们在学习之前驱散热量的同时,也能够从扇子上面的垃圾分类图案文字当中提前预习相关知识。
图为实践队员为活动提前准备,为居民发放宣传扇。通讯员 侯明昊 摄
演讲话里知识到,相声语中方法来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首先由宣讲小组成员许贾伟向居民们垃圾分类知识普及的演讲,演讲重点介绍了垃圾处理的负担成本,错误的垃圾分类的严重危害,举例介绍了回收垃圾对保护环境,绿色生活的重大意义,告诫居民们“垃圾分类看似是小,实则是大文明。″,发出了"做好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倡导。
图为实践队员许贾伟向居民们发表演讲。通讯员 侯明昊 摄
在宣讲活动结束后,为了提高居民们学习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增强垃圾分类知识的趣味性,第二环节宣传小组开展了相声“垃圾分类",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垃圾分类绿色发展新文化有机结合,为垃圾分类方法知识的宣传提供了强大助力。舞台上,宣传小组成员高丹杰,张金鑫身穿长袍马褂,以诙谐幽默的相声对话方式向观众们介绍了“有害垃圾归红色,可回收垃圾归蓝色,干垃圾归灰色,湿垃圾归棕色″的垃圾桶颜色分类方式。在搞笑滑稽的语言中,蕴藏着垃圾分类的大智慧。最后的那句“猪能吃的是湿垃圾,猪吃不了的是干垃圾。猪吃了会死的是有害垃圾,卖了能换猪肉的是可回收垃圾″不仅让人忍俊不禁,更是印象深刻。
图为实践队员张金鑫,高丹杰向居民们表演相声。通讯员 侯明昊 摄
垃圾分类,青春助力
相声结束之后,宣传小组成员与当地居民就关于垃圾分类知识进行现场答疑,交流。宣传结束后,居民中的大爷大妈表示,以前生活对于垃圾处理比较随便 ,有色垃圾桶出现后,由于对垃圾分类的知识知晓甚少,也没有在意对应的垃圾种类都该投入哪一个垃圾桶,在今天的宣传学习之后,已经明白了以后如何去处理垃圾分类,定会向家人,亲朋好友已经扩大再宣传,感谢宣传小组的青春助力。最后宣传小组成员邀请烈士陵村居民共举“三下乡"旗帜,宣布将携手共进,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将垃圾分类,绿色生活的理念,知识传播到整个烈士陵村,为实现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活革命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队员与当地居民共举“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旗帜。通讯员 侯明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