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焦作7月30日电(通讯员 羊笛 唐佳怡)为进一步追溯党建美学理念的生成路径,考察美学振兴经济的现实应对,7月25日至7月30日,南京财经大学“党建美学与乡村振兴案例调研团队”来到了河南修武开展了实地调研。
第一天,实践队成员来到了焦作市修武县秦厂共产主义信仰家园,在包村干部吴双的带领下参观了该党建美学项目。秦厂共产主义信仰家园设有党群服务中心、党建餐厅、网红篮球馆等党建功能延展区,该综合体的打造突破传统模式,创新党建工作方法,采用独特的空间形式突出共产主义信仰的仪式感和美感,不仅为党员群众找到了归属感,还给村民提供了创业机遇,增加经济收益,形成党建、美学、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格局。随后,团队成员在村委委员祝军霞的带领下走访了部分村民,并送去了印有“南京财经大学”标志的独特礼物,在酷暑为村民们送去一丝清凉。成员们通过此次采访,对秦厂村村民的日常生活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图为实践队成员正在参观秦厂共产主义信仰家园 唐佳怡摄
这里的村干部们愿意倾听群众的心声、愿望和诉求,从不会工作难度大就撂担子,任务没完成就放手。包村干部吴双认为:“下基层就是要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听民声、察民情、帮民富、解民忧,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的尊重、信赖和支持。”以美学为引领,传承红色信仰,将党建元素和美学元素融入建筑,让群众真正感受到美,并做到用服务听取民声,体恤民意,用服务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图为唐佳怡同学正在采访村民 羊笛摄
修武之行的第二天,团队成员为考察美学经济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参观别具特色的民宿联盟。伴随着云台山旅游景点持续升温,修武的民宿经济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云上的院子”作为一个依山而建,抱林而居的乡村美学民宿,位于修武县金陵坡村,设计师将乡土情怀与设计美学相加,设计出古朴的石头房,充满乡村韵味和气息。当团队成员来到这个背靠青山的民宿时,适逢下雨天,烟雾蒙蒙,云雾缭绕,向前眺望,层峦叠峰,犹如来到仙境一般。院子里每个房型各具特色,拥有私人庭院,还提供休闲室,运动场,烧烤平台等,让来到这里的人远离城市喧嚣,感受山间的宁静致远。
图为乡村美学民宿“云上的院子” 唐佳怡摄
其他民宿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理念和设计,“天空之院”则突破常规手法,营造出微型院落的房见模式,引用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将“藏”和“露”、借景与框景等造园方法进行了极致的运用。同时还将民宿理念与修武县“竹林七贤”的文化背景相呼应,别具风雅。修武的民宿经济盘活了农村闲置资源,拓宽人民的收入渠道,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修武的民宿不是千篇一律的整齐规划,而是通过将乡土风貌、特色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融入人文特点,将老旧建筑修葺为充满文化、美学的艺术空间。
图为乡村美学民宿“天空之院” 唐佳怡摄
修武之行的第三天,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来到了大南坡村,并在此开展了“红心向党 共绘美好”的主题活动。团队成员们带来了准备好的白板和彩笔,邀请村民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画出他们心中的“美好生活”。党建美学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提供美好生活。那在村民们的心中,美好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村民牛炳富老人,更是在画的中央动情地用繁体字写下“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之美好”几个大字。这份坦率而炽热的真诚,格外地令在场的所有人为之动容。村支书赵小红先生也在画卷上写下了他的留言与期许:“大南坡村,我的村发展越来越好。” 活动还吸引了前来大南坡村观光的游客,有一对青年情侣,热情地加入,拿起画笔画下了大南坡村的概貌,他们说:“非常喜欢这样具有艺术气息的北方乡村,真正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这些朴实而真实的情感流露,讲述了乡村振兴的画笔在大南坡村的土地和村民的心中书写下的卷章,也侧面体现出党建美学建设初见成效。

图为村民正在参加绘画活动 羊笛摄
在大南坡的第二天,团队邀请到了大南坡项目的负责人张国祥先生,与指导老师和成员们进行一次座谈。在这次座谈会中,张先生就他在大南坡这个项目中所经历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事情进行了深度的交流互动。“缓慢生长,涓涓细流。”张先生所说的这八个字给团队的成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座谈会的过程中,成员们了解到郑州每个村子有3000万的启动资金,而大南坡村只有1000万,但没有任何一个村做成了“大南坡村”,如此高的资金利用率离不开修武县委书记郭鹏的前瞻性,离不开村委会、团队成员的配合度。同时也离不开这位在座谈会中沉默寡言的村支书。张先生说他话很少,但是很让人敬服。此话不错。在整个座谈会的过程中,这位看起来憨厚和蔼的村支书甚至从未开口几次,但是他的眼中写满了对这片土地与人民的深情,以及一种一定会带领大南坡站起来,走出去的必胜信心。这座古老的村庄在这片山间的土地上复活了,村民物质生活有了保障, 如今的大南坡村,村民们有露天电影看,可以在夏日的夜晚搭台唱怀梆戏,富足的大南坡村,同样带来了村民们富足的精神世界。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与大南坡村项目负责人座谈 唐佳怡摄
同时,在实践团队发出的一份调查问卷中显示,77.4%的调查对象认为当前党建工作形式传统单一,缺乏新意、吸引力。在座谈会中,张先生还说道:“大南坡村是村集体和经营两个班子,因地制宜,创新发展。”此外, 41.84%的人认为基层党建衙门化、官僚化的缺点也没有出现在大南坡村中。张先生多次用“很会放权”、“尊重运营团队意见”、“积极配合”形容郭鹏书记,有关村落的建设的问题也会入户走访,同村民们多次沟通,带动百姓共同成长,充分发挥人性之善。大南坡村就用这样一个别具匠心的方式,用党建引领美学,让美学振兴乡村。
图为大学生认为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羊笛提供
这就是以美学为引领的河南修武,一个通过党建美学与美学经济结合的方式向世界诉说乡村故事的地方。党建美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标准化的答案,因为这个元素正在通过各色各样的活动与方式,以丝丝入扣的形式融入这里的每一个村落。团队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发现,优化阵地建设,注重党建文化内涵,丰富党建形式,发展亲民的美学载体,这些不同措施的美学微光正在以党建为龙头,在一处处古老的村落中扎根,为村里的人们带来经济、生活、精神等多维度的提升与享受。党建不再是一个刻板固定的形象,美学赋予党建二次生命,也赋予乡村二次生命。在高校内,也可以通过教材创新,举办相关讲座、知识竞赛,开设相关志愿宣传活动,鼓舞学生参与相关实践调研等模式,增强党的感染力、亲和力与信仰力,提升群众的审美意识、政治修养,使得党建美学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从而带动经济良性发展,为乡村振兴蓄势加能。
在这片竹七贤曾在此寄情山水的古老土地上,党建美学赋能乡村振兴的故事还在延续。这个过程不仅是对现有生活面貌的以一次颠覆性的改善,更是一次对乡村概念的挑战,一次原住民对审美理解的挑战。云台巍峨,青峡悠悠,美学引领,风雅万代。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大南坡村前合影 羊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