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兴义8月8日电(通讯员 宋心蕊)为响应国发2号文件号召,探索贵州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闯新路的新路径,南京财经大学“学以至臻,游以致远——促进旅游景点闯新路转型高校实践基地”社会实践团队以贵州省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为突破口,寻求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和繁荣发展。于2022年7月26日始,赴黔东南侗族苗族自治州镇远县,对当地历史遗迹,民俗工艺进行参观,并取景拍摄积累宣传片素材。并通过实地调研,个别人物深度访谈等方式,对文旅局工作人员及景区内各类手艺人合作意愿进行调查统计,探寻促进旅游景点闯新路转型高校实践基地这一想法的可行性。
为保证本次活动高效地完成,我们将此次实践活动分为“前期准备→取景拍摄→访谈交流→网页设计”四个部分。
经过事先的调查准备,实践团队了解到镇远古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人文古迹众多,自然风光旖旎,民俗文化多样,历史渊源深厚,是能最大程度体现贵州省旅游特色的景区。为便于对促进旅游景点闯新路转型高校实践基地这一想法可行性的调查,实践团队选取该地进行调研实践。
为对镇远古镇进行后续的宣传,同时为后期网页设计的前端页面进行素材积累,实践团队将镇远古镇系列片分为历史遗迹、自然风光、民俗文化、近代风云,文创美食五个专题进行拍摄。实践团队于7月26日率先通过探访古街,古建筑群等历史遗迹探寻历史文化,又赴青龙洞,舞阳河,石屏山等景区对山水风光取景拍摄,再到博物馆,革命史馆,非遗文化陈列馆等纪念馆感受近代风云与民俗风情,为后期制作镇远古镇系列片积累视频素材。
图为实践队员在青龙洞取景拍摄 通讯员 宋心蕊 摄
7月27日实践团队参观各类民俗工艺商铺,拜访多位非遗传承人,就当前民间传统工艺的发展形式,工艺品的销售渠道,面临的困境等进行询问记录。通过对一系列非遗传承人的访谈,实践团队了解到当地非遗手工艺品起初只在景点设立有销售店面,受疫情影响,客源减少又加上不懂得开拓销售渠道导致滞销严重。但在政府的帮助下,部分非遗手艺开起了工艺作坊或是成立起了合作社,但由于全手工定制时间周期长,成本高,定价高但却没有做好宣传与品牌定位,高昂的商品价格不易被顾客接受。同时掌握手艺的人普遍老龄化,年轻人不愿学,无法挖掘新人继续传承导致很多非遗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为解决上述问题,团队成员对非遗传承人详细阐述了促进旅游景点闯新路转型高校实践基地这一建议的具体内容,并列举该建议通过大学生发挥专业所长,丰富营销手段,扩宽手艺品销售渠道,推动民间传统工艺的传承等诸多好处,传承人们均表示愿意尝试合作。
图为侗绣传承人为实践队员介绍侗绣技法 通讯员 代雨欣 摄
7月28日,实践团队到镇远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与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交流,共同探讨促进旅游景点闯新路转型高校实践基地这一举措的可行性。经过实践队员对这一想法进行全面的介绍后,负责旅游服务中心事务的杨震表示该建议大有可为,在恢复旅游经济和促进旅游产业革新方面都将起到重要作用,但应注重高校和景区所在地政府之间的牵线搭桥,以及合作中更为细节的相关事宜应视不同情况由两方共同商定。在被问及应由企业来作为这个中间机构负责高校和相关政府的牵线搭桥还是由政府来联络高校展开合作,杨震表示:假设该建议落实,应由企业和政府共同推进,同时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图为实践团队设计的网页985棋牌娱乐首页 通讯员 巫鹏 摄
实践团队后期对调查到的景区资源进行整合,结合高校专业进行实践课程的设计,制作网页向高校各专业提供社会实践课程,向各景区提供高校学生参与各类对口的旅游业相关产业链的革新,以实现高校和景区之间的互利共赢。网页的创建坚持把辅助高校人才培养,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帮助景区进行革新为第一目标。
此次实践通过对景区内各项资源的了解与调研,加上同非遗手艺人与文旅部门工作人员的探讨,更加确信了促进旅游景点闯新路转型高校实践基地这一建议的可行性,实践团队将继续完善网页的设计,深入与贵州省各地文旅部门的交流,促进这一建议的落实。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与镇原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杨震科长合影 通讯员 吴雨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