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徐州8月1日电(通讯员 凌椿枫)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乡村建设和振兴已成为中国现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宅基地作为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在乡村振兴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月21日,来自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的“欲聆乡音”团队来到江苏省睢宁县王集镇鲤鱼山庄,开展了为期7天的关于宅基地流转助推乡村振兴及乡村建设产业升级转型的实地调研。
6月23日,团队成员前往王集镇洪山村鲤鱼山庄对进行实地走访调研,探索改造前后洪山村发生的变化。通过对洪山村村委书记的采访,了解到洪山村于鲤鱼山庄于2018年5月启动旧村改造规划建设,对当地实行居住区、旅游区等分区规划,盘活土地利用。依托鲤鱼山、房湾湿地及黄河故道等自然风光,将鲤鱼山、古黄河、鲤鱼泉、鲤鱼湖的自然风貌与六个功能区相辅相成,打造山水特色田园。当地以发展乡村旅游为主,成立了江苏鲤鱼山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和农业专业合作社,让当地居民吃上旅游饭,带动村集体共同致富。鲤鱼山庄的发展经验带给团队成员新的思考,是否可以将“鲤鱼山庄模式”推广,带动周边村镇进一步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洪山村村委书记周书记。王浩丞 摄
6月24日,团队成员开始走访洪山村当地村民。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团队成员深入了解并记录了当地在旧村改造规划中住房变迁、居住环境、土地承包等方面的变化。白墙壁画换灰土外墙、雨污分流、道路硬化、村庄照明全覆盖……洪山村鲤鱼山庄环境质量大大改善。“现在的生活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路也修好了,环境也变得干净了。平时到旅游区做做保洁工作,收入也比之前提高了。逢年过节,儿女愿意回来的时间也更长了。”一位村民在采访时说道。除此之外,鲤鱼山庄还修建了娱乐广场、文化中心,其中文化中心内设有图书馆和儿童画创客中心,居民常在此阅览图书。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使得当地村民对旧村改造规划建设赞不绝口。鲤鱼山庄也被授予徐州市首批特色田园乡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第三批试点村庄等称号。
据了解,龙鲤文化中心每周末会为当地留守儿童及附近村镇儿童提供免费的儿童画教学,由王集小学美术老师朱永带领教学团队,每周末到文化中心开展相关教学。朱永老师于2020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2021年6月,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2年6月25日,团队成员对朱永老师进行了采访,并参与到当天的课堂教学活动中,与孩子们一同感受睢宁儿童画的魅力。
图为朱永老师给孩子们上美术课。王浩丞 摄
图为团队成员参与课堂活动。王浩丞 摄
6月27日,团队成员进入鲤鱼山庄百果园进行参观。鲤鱼山庄流转建设了300亩黄桃园,800亩梨园以及150亩百果园,由此进一步扩大了产业优势,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延伸农业产业发展链条。果园位于鲤鱼山庄西侧,实行规模种植。百果园内水果众多,其生产的水果多用于销售和游客采摘。但当前由于受到疫情冲击影响,果园的发展受到了冲击,出现黄桃滞销。团队成员创设抖音短视频账号“欲聆乡音”,以帮助当地进行旅游、产品宣传。

图为百果园内葡萄种植园,尚未成熟的葡萄。王浩丞 摄
在本次调研中,团队成员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走访的20余户村民,绝大多数为留守老人。团队成员发现,洪山村鲤鱼山庄的村民高龄老人居多,其子女均在外有稳定工作或务工。多数老人们通过参与土地流转、承包经营获得部分收入,此外还有养老金、子女给予赡养费生活等等,还有部分老人在旅游区担任保洁工作,有相对较高的收入。团队成员认为鲤鱼山庄尚存在较大发展空间,而有关年轻人返乡的问题还有待团队成员思考。

图为团队成员走访村民。王浩丞 摄
自旧村改造以来,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当地居民对此表示十分满意。而在实践调研中,团队成员也发现了鲤鱼山庄在目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如:乡村旅游产业应加强其自身特色化,以吸引游客,实现稳定增收;留守老人问题较为突出;宅基地流转、盘活利用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等。
“过去谈起乡村振兴或乡村建设,我们总会觉得它离我们很远。但当我们真正来当乡村,看到这种‘遥远’切实地发生在眼前,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乡村振兴作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一种社会实践,赋予了乡村发展的活力,而作为新时代主力军,探索乡村振兴中更多的可能性,我们仍在路上。
文字作者:李悦萌
图片作者:王浩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