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无锡8月1日电(通讯员 陈晨)历史文化景点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在技术不断革新的现当代,许多景点依托新媒体适应快节奏生活下人们对于碎片化信息的获取需求,并通过创新等方式进行了更好的文化宣传。为了进一步探究历史文化景点的文化宣传工作在其营销策略中所占比重的变动,感受创新型历史文化景点在传统宣传方式上的改变与成效,自2022年7月19日起,南京财经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拌阖小队”成员依次在无锡、上海、郑州、扬州选取了部分历史景点进行了实地调研。
2022年7月19日,“拌阖小队”成员陈晨和徐燕依次前往了宜兴市博物馆与上海历史博物馆,以该两馆为代表,进行了传统型地方历史文化宣传的考察。
宜兴市博物馆是唯一一座全面反应宜兴地方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设有通史馆、现代名人馆、风土馆等多个独立展区。团队成员跟随解说员对展馆进行了全面的参观,从宜兴的历史文明三大高峰见证“陶都”的崛起,借助全息影像重现瓷器的铸成工艺,漫步风土馆“穿越”回老街体验过去的市井生活,通过各种象征性的历史事件全面梳理了宜兴的发展史。据采访得知,宜兴市博物馆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地方政府拨款与事业收入,宣传形式还是以线下为主。宜兴市博物馆曾与陶都古玩城梦幻联动,获得了较好的反响,将文化夜市搬进博物馆不仅大大增加了宜博的曝光度,还将文化与经济的发展都推动了一大步。除了线下宣传外,宜兴市博物馆还开发了“宜博数字名人馆小程序”,与“宜博3d全景”一起进行线上的辅助宣传,部分游客已经通过手机客户端云游了一番,而真正踏入大门的那一刻依旧为壮观的相国牌坊震撼,切身感受到了宜兴文化的重量。
图为宜兴市博物馆“镇馆之宝”——相国牌坊。陈晨 摄
上海历史博物馆是专门介绍上海近一百年来发展史的史志性博物馆,以城市发展为主要线索,集中反映了上海从一个滨海渔村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工商城市的历史演变。多媒体互动数字展墙演变上海变迁的沧海桑田,等比例模型、精美的雕刻、珍贵的文献档案等等,都通过先进的影视和音响设备,将上海城市的发展历史再现在游客们的眼前,与新媒体的融合度之高大大提高了游客的观园体验。以楼层进行古代上海与近代上海的分隔,随着游客一起前行的团队成员每踏上一层阶梯,都仿佛见证了一代的变革。经采访后得知,上历博自免费对外开放以来,一到暑期便是客流量激增的高峰期,预约基本只能从两天之后开始,参观的人群更多以学生为主。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本身就是吸引游客前来的一大手段,大量外地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到上海旅游,上历博将会是打卡景点的一大佳选。节假日之外更多则以亲子游为主,父母们表示十分乐意让孩子更早接触和了解本地文化。上海历史博物馆开展过许多创新展览,目前开展的“绿色黄金美好之旅—17-19世纪中国茶叶的奇幻之旅”和“江南生活美学展”,以茶为线索,以生活美学为总领,串联起中西方对美学思想和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此展览一经公布,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图为上海历史博物馆内游客们正在观看上海发展的变迁视频。徐燕 摄
2022年7月21日,“拌阖小队”成员杨雅晴前往郑州二七纪念塔,以此馆为传统型红色景点的代表进行考察。
郑州二七纪念塔是以纪念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为主题的革命纪念馆,是郑州地区唯一一座近现代纪念馆。作为郑州纪念“二七”罢工运动的标志性建筑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七纪念塔发挥了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重大作用。据采访,绝大部分游客前往二七纪念塔的目的不单单是参观和了解这一段历史,而是在已经知晓这段历史的基础上进行更多的感受。“红色的血液如何在自己身上的慢慢沸腾,爱国主义如何充斥整个胸膛,这样的感觉使人精神振奋。”一位受采访的学生这样描述。相较于非红色文化景点,前往二七纪念塔参观的游客构成更丰富,大多数游客对历史的情感寄托往往就是一种绝佳的宣传方式,使人们乐于到红色景点缅怀历史。然而即便如此,也正因为二七纪念塔的对外宣传模式太过单一,创新型活动较少,小部分游客认为二七纪念塔的文物价值不及历史意义,在文化宣传、文物讲解方面与高科技融合较少,导致游客体验感有所欠缺。

图为“拌阖小队”成员在二七纪念塔前对游客进行采访。杨雅晴 摄
2022年7月24日,“拌阖小队”成员孙静雨前往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以此馆为创新型历史景点的代表进行考察,为团队探究新型历史文化景点与传统型历史文化景点在宣传与发展方面的不同提供依据。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集运河文物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兼顾旅游休闲与对外交流的专题性博物馆。建馆之后,大运河博物馆不仅仅履行着对运河文化进行详尽宣传的职责,更是在文化创新层面谱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乐章。团队成员孙静雨作为本次前往大运河博物馆的实践成员,带着团队共同制定的采访问题,就文化遗产继承、宣传工作开展、文化创新实操、营收支出管理等等方面对大运河博物馆中的工作人员与游客进行定向采访。据采访调查显示,大运河博物馆对于人们的吸引力在于其别出心裁的设计感,文物古迹展览汇集了时下最流行的元素。它浓缩高科技,极具交互性;它饱含时尚因子,兼顾多元化与国际化。这里不仅提供互动街区、4d巨幕、珍稀展品、超感体验,还具有古韵足、文化厚、体验感强的特点。在对工作人员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着重对于运营管理进行调查,试图对文化宣传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关系有新的理解与认知。结果表明,大运河博物馆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只需预约无需门票便可以进入参观,其收益更多借助于文创周边以及配套设施,在自媒体平台的加持下,大运河博物馆的宣传工作也在朝着更交互、更对外、更开放的方向前进,以宣传历史文化价值为根基,以创新衍生文创产品为新路径,其完善休闲设施也为来往的全国游客提供了良好的参观体验,同时也为自身打下了良好口碑。

图为“拌阖小队”成员采访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志愿者。孙静雨 摄
通过对这四处景点的实地调研与探究比较,“拌阖小队”切身感受到了创新与科技对历史文化展现的重大作用。而其中,文化宣传的成功与否是一大决定性因素。景点本身的价值在宣传成效好坏中所占的比重之大不可置否,但为适应时代发展而进行数字化、智慧化的转变也是大势所趋,众多创新举措诸如文创产业的发展、休闲基础设施的完善、景点纪念品的发售等等,或都将成为许多依旧徘徊在传统与创新鸿沟之间的景点负责人的考量。而对于历史文化景点的有效宣传与发扬,是否满足大众期待也将成为最需考虑的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