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宜兴7月29日电(通讯员 朱佳怡 金晨萱)为探寻互联网时代下宜兴紫砂发展之路,切身感受紫砂壶的魅力,进一步了解紫砂文化传承与发展情况,2022年6月28日至7月16日,南京财经大学“韵远紫瓯”小组先后展开了线上、线下调研,并前往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进行探寻。
7月16日,为了解紫砂文化及历史,小组成员前往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进行参观。博物馆分为两个展厅,第一个展厅为大学生陶瓷毕业设计作品的展示,第二个展厅为近现代陶瓷艺术大家的作品展示。展览中不仅有古色古香的传统半月壶、几何壶等,还有结合花艺的小池春花、突破传统自然花果造型的马跃鼎盛壶等。馆中大部分陶瓷作品展现自然风光与景物:如作品《映山红》、《开片石瓢壶》、《玉兰壶》等。除此之外,饰有奥运五环的雪语冰魂冰壶、雕刻着世界地图和橄榄枝的和平世界壶也颇具新意,为古朴精巧的壶赋予时代特色的做法令人眼前一亮。领略了紫砂魅力之后,小组成员不禁思考,紫砂作为一项非遗工艺,在新时代下行业是何境况,又如何与互联网经济相适?
图为小组成员观赏博物馆内展品 金晨萱摄
实践活动进行的同时,小组各成员分别在南京、无锡、常州、苏州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线上、线下共计308份江苏省内群众对紫砂壶的了解情况问卷,并分析了紫砂壶受众年龄段、紫砂壶购买意向及途径、紫砂壶行业传播与发展等相关问题,调查结果如图所示。本次调研发现紫砂壶的传播发展中的三个问题:紫砂壶受众面小的原因与宣传形式密不可分;互联网经济对传统手艺挤压与发扬并存;信息差对紫砂壶来说有利也有弊。由此可见,互联网经济对紫砂壶的发展利弊共存,一方面能够提高紫砂壶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又抑制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抓住机遇守正创新,依托互联网为传统手艺注入活力,使其经久不衰是传统手艺传播者和传承人所面临的崭新课题。
表 2图为江苏省内群众接触紫砂壶方式的情况 朱佳怡提供
表 3图为小组成员线下发放调查问卷 朱佳怡摄
那么如何看待互联网对紫砂行业现况的影响,又如何破除互联网对紫砂工艺的打压?带着心中的疑问,7月16日,小组成员们赴宜兴市龙德堂陶艺走访,采访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徐飞,此次采访结合了前期问卷调查发现的问题,针对紫砂壶行业内况进行讨论。
表 4图为小组成员与徐飞大师交流紫砂壶发展问题 袁喆摄
互联网对紫砂行业最直观的影响是什么呢?徐飞大师谈到,更多的紫砂壶制作是工作而不是艺术,紫砂壶养活了一方人。在互联网经济下,短平快的互联网将紫砂带到更多大众面前,一时间涌入了太多观赏者与学习者。这些人良莠不齐,对紫砂壶工艺确实有一些影响,尤其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特点下,紫砂壶作品质量确实无法保证。但同时,互联网经济也吸引了更多喝茶人。徐飞大师提到,借由互联网的传播,更多的人了解到了紫砂壶,也有更多的人愿意购买紫砂壶。通过一些公众人物的宣传,也能带动大众认识到紫砂壶,从而扩大受众。
当队员们问到行业前景时,徐飞大师说道,在对紫砂壶的宣传中,不可忽视的点在于,紫砂壶的实用性远远大于艺术性。如今直播带货平台兴起,紫砂壶行业被直播带偏。更多的人更关注紫砂壶的艺术性,认为紫砂壶是收藏品,而徐飞大师认为,紫砂壶是服务于茶的,是无法在行业的竞争中淘汰的。但阻碍其发展的,便是直播行业将紫砂壶艺术化,脱离了他本身的实用性。
对此现象,队员们忧心不已,询问徐飞大师有何解决方法。对此,徐飞大师又谈到了另一种观点。任何一个行业都不能持续以较快速度发展。在将紫砂壶制作技术系统化之后,紫砂壶享尽盛誉,发展极快。而在互联网经济兴起之后,传统紫砂壶行业受到了一定的打压。许多人为这一现象担忧,而徐飞大师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任何事物都不能发展太快,所谓物极必反,互联网的打压也许是正确的。这一观点也给了队员们许多启发。
对于行业前景,徐飞大师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他提到村委书记范泽锋面对网络销售有着别样的见解;“当信息更加透明,互联网信用体系完全建立起来时,好的产品一定会显现出来。”徐飞大师坚信,年轻人只要能坚持下来就能学到东西,这个行业会涌入越来越多愿意学习的年轻人,紫砂壶行业未来可期。
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收获颇丰,既体会了紫砂文化的强大魅力,又了解了紫砂发展背后的故事,还对紫砂未来的行业前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紫砂壶作为一项流传了600多年的非文化遗产,承载着悠久的紫砂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着源远流长的影响。凭借着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与强大的文化魅力,紫砂行业如何顺应新时代浪潮,在互联网经济下站稳脚跟,仍是一件值得讨论和期待的事。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2年7月29日
朱佳怡、金晨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