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是中华文化的图形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实践,涉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重拾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为发掘剪纸文化底蕴,在实践中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文化自信,助力文化振兴。7月14日,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运剪生花·纸韵方正”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哈尔滨市方正县,与慕名已久的方正剪纸会面,对方正剪纸的保护、传承情况进行调研,进一步探索方正剪纸的发展新路径。

(图为团队到访方正县剪纸艺术展览馆 7月14日 支蕊 摄)
方正剪纸发端于清代中期,是经过多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所形成的独特艺术形式,同时也是善于汲取时代精华,与时俱进的艺术体系。2008年方正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方正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剪纸艺术之乡”。团队成员率先造访方正县剪纸艺术展览馆,在曲英红馆长的详细讲解下,团队成员对方正剪纸艺术的发展历程与工艺技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展馆分为传统传承区和文创产品区,馆内的作品既具黑土地的独特风情,又充满当今时代的鲜活气息,东北民俗、抗疫事业、冬奥健儿都在一张张红纸上留下剪影。

(图为曲英红馆长向团队成员介绍冬奥剪纸系列作品 7月14日 支蕊 摄)
随即,曲馆长向团队成员展示了她神乎其技的剪纸技巧。在常人眼里看似笨拙的剪刀,在她的手里巧若游龙。每一个精美的图案都源于非遗传承人日复一日的练习,团队成员在惊叹之余,更多的是对非遗传承人的崇敬之情。

(图为非遗传承人展示剪纸技艺 7月14日 支蕊 摄)
7月15日上午,在方正县团委金静副书记的带领下团队前往育才社区实践活动中心,为社区居民普及方正剪纸的发展史,邀请居民参与互动问答,并针对传承和保护剪纸艺术等相关问题发放调研问卷,认真了解、记录方正县居民对保护非遗剪纸文化的态度,并进行汇总和分析。

(图为团队成员向社区居民讲述方正剪纸发展史 7月15日 肖春鸣 摄)

(图为居民应邀填写方正剪纸保护相关问卷 7月15日 支蕊 摄)
此次团队调研活动圆满结束,方正剪纸精美细腻,方正人民热情亲切,调研过程充实紧凑,团队成员增加了对非遗剪纸的了解与认知,清醒地认识到了非遗传承与保护之路任重道远,之后团队将以实践为契机,以调研为抓手,为方正剪纸的传承与发展提出新路径,以青春力量助力中华文化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