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红色记忆·薪火赓续”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七月上旬先后前往李强革命历程展示馆、王淦昌故居和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进行参观调研,并结合线上发放问卷的方式对常熟大众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展开调查。
问卷数据分析
通过前期发放问卷,团队成员对常熟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以及大众对红色文化的看法有了一定了解。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0.71%的人对家乡的红色文化非常了解,绝大部分人都是基本了解甚至不了解,由此可见,红色文化实现大众化传播之路道阻且长。此外,在问及“常熟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如何”时,62.9%的人认为宣传力度一般,仅29.03%的人认为宣传力度很大。经讨论,团队成员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借用各新兴媒体平台,丰富红色文化传播形式,使红色文化深入大众生活,扩大其受众面和影响力。
图为“您对家乡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结果 刘言言提供
图为“您认为常熟对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如何”结果 刘言言提供
实地采访调研
亦爱庐
建党节当日,团队成员来到常熟历史上第一个中共党组织即中共常熟特别支部的领导人李强的故居——亦爱庐,依次按照“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四大板块的顺序进行参观,团队成员通过墙上的张张相片和段段记载重温常熟共产党发展史,感悟九十三年来党领导常熟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峥嵘岁月。此外,队员通过与馆内工作人员进行交谈,了解了来馆参观的主要群体及主要宣传渠道。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李强革命历程展示馆 钱颖婷摄
王淦昌故居
7月5日上午,团队成员前往“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的故居进行参观。穿过“三槐堂”大厅,侧方墙上刻着王淦昌的形象以及“我愿以身许国”六个大字。团队成员在放映厅中观看了王淦昌的专题事迹片,在二楼的王淦昌旧日生活馆中看到了按照昔日王淦昌家庭生活场景布置的起居室、书房等,在青少年科普馆近距离参观了摆放整齐的科学实验仪器。
除此之外,团队成员注意到,在故居的正楼陈列着许多近两年来获奖的青少年科技绘画作品,这是现代与历史的衔接,更是新时代青少年传承伟人科学精神的一种体现。过程中,团队成员采访了一对前来参观的父女,父亲表示,自己带女儿来参观的初衷是让孩子更加近距离的感受历史,汲取榜样力量,从小培养孩子努力学习,报效国家的志向。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王淦昌故居参观人员 刘言言摄
同时,团队成员也通过王淦昌故居的工作人员了解到,前来参观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去年总共接待6万多人,主要为机关单位的党员干部以及学生。由此可见,现阶段通过参观历史来了解科学家事迹,传承红色精神成为了更多人的选择。
沙家浜
7月5日下午,团队成员动身前往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通过展现新四军行进路线的一幅幅地图和还原当地人民开展抗日游击战战斗历程的一组组蜡像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沙家浜的革命斗争史实,对沙家浜精神有了进一步的深刻感悟。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游客 夏菲儿摄
通过对展览馆内的参观者进行采访,团队成员了解到大众普遍认为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像沙家浜这样的红色景点是有积极意义的。一位参观者这样回答:“沙家浜作为常熟红色景点的集中地,详细地讲述了许多发生在此的红色经典故事,深刻地体现了新四军的严格军纪和军民鱼水情,有着浓厚的红色氛围。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可以在他们三观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支柱和指导作用。”
实践感悟收获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常熟中共党组织的发展历程、王淦昌先生的生平事迹以及沙家浜的革命斗争史实,在学习伟大革命精神的同时,也激发起了成员们强烈的爱国热情,立志发扬精神,为国奉献。同时,针对大众对红色文化了解不深入等问题,团队成员在参观过程中及时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记录相关内容并在后期积极主动地向大众讲述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旨在使红色文化根植民众、深入人心。
图为团队成员在李强革命历程展示馆门口合照 夏柯盈提供
(通讯员:钱颖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