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思敏)为响应国家号召,践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助力乡村发展振兴。7月4日,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园试新篱”调研小队前往河南省洛阳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洛宁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通过参观其现代果业高效示范园区,以及对园区负责人刑维华的采访,切实了解现代苹果产业的种植模式,探索在数字农业背景下如何以技术赋能实现精准扶贫。
园区种植的苹果,是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别于传统的乔化种植模式,洛宁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引入了矮砧种植模式,配套机械化作业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措施对苹果进行田间生产管理。矮砧树的优势就在于其不会生长得过于高大旺盛,但亩均产量却比传统乔化树要大得多。矮砧种植的其中一个特征为宽行密植,即在种植果树时保持行距为3.5米、每行树距为1米,这样有利于阳光直射,高效利用土地,方便田间机械化作业,例如除草、驱虫、施肥、采摘等。此外,洛宁海升与专门的滴灌公司合作,制定固定的滴灌带,将水溶肥精确地滴到种植行中,使用滴灌的灌溉方式不仅可以节省水资源,还能提高肥料的有效利用率。
图为洛宁海升引入的苹果矮砧种植模式 张星云 供图
“果园采用一种专门适用于苹果的根系,可根据不同品种需求对果树进行嫁接。”随行的工作人员向队员介绍道。因此,任凭各苹果品种在市场上更新迭代,果园只需在原有根系的基础上重新嫁接新的果树品种即可,可极大地缩短生产周期和降低种植成本,迅速应对市场对苹果品种的需求变换。
据了解,洛宁海升对果园采用分片区的管理模式,每个片区都安排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技术人员需要每天在田间实时把控苹果的生长质量情况,并可以根据分区编号对果树进行精准定位考察,对某个片区的果树可能产生的问题及时应对处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便于苹果的生产作业管理。
图为现代果业高效示范园区其中一个片区果树的编号 牛欣瑶 供图
调研小队还留意到,附近其他果农种植的苹果表面套有一个袋子。对此随行的工作人员解释道:传统的乔化种植模式需要对苹果进行“套袋”处理,目的是促进着色、减少农药、预防害虫,“套袋”的人工成本很高。而洛宁海升采用的矮砧种植模式无须对苹果额外套袋,但其对种植技术要求较高,传统的果农难以达到这个水平。实验表明,不套袋的苹果经过阳光直射,果皮蜡质层较厚,吃起来果味更加浓郁芳香。
图为附近传统果农种植的经过套袋处理的苹果 张星云 供图
调研小队对于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影响也十分关注,由于果园位于山上,所以洪水一般不会对苹果的生长产生太大影响。最需要提防的自然灾害其实是刮风和冰雹,当风力过大或者冰雹来临时,果实很容易被打掉,这两类自然灾害会严重影响果园的收成。据了解,果园目前针对刮风和冰雹可采用的预防措施相对落后,显然这是个值得思考和改进的问题。
洛宁海升的现代果业高效示范园区,通过大苗建园、宽行密植、格架栽培、机械化管理、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等措施,可实现一年栽植,二年结果,三年丰产、四季销售的目标。园区负责人刑维华表示:“与传统的乔化种植模式相比,矮砧种植具有‘四省三新二早一高’的特点。其中,‘四省’为省水、省肥、省土、省人工;‘三新’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二早’为早挂果、早见效;‘一高’即盛果期亩产可达4-5吨,亩产值4万以上,年产值2亿元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树立了上戈苹果产业链的标杆,带动当地果农增收致富,有效建立农民就地转型、就地就业的新模式,取得了企业和群众双赢的社会成果。据统计,洛宁海升累计带动周边1.5万亩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助推了苹果产业转型升级,让上戈苹果产业焕发出空前活力。
图为调研小队与园区负责人刑维华(中)合影 刘雨涵 供图
通过此次实地走访调研,队员们坦言,自己深入田间地头,对现代农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验,并对苹果产业的种植模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实践团队接下来的调研提供了很大的参考价值。同时团队也对洛宁海升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想法与建议,整合起来大致是:一、时刻关注自然灾害,对现有的低效防灾措施进行改进革新;二、帮助传统果农转型升级,继续将上戈苹果的品牌做大做强;三、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为上戈苹果产业注入新活力。团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走进民生,进一步明确了当下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助力乡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青年大学生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