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二十四节气中哪个最重要,那非冬至莫属。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素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民俗文化,让同学们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南京财经大学仙林校区国际经贸学院的同学们在jb201室开展了“凛冬已至,暖趣常伴”的主题活动。

手工制品

同学在制作手工
冬至在民间历来备受重视,南北各地的风俗文化也不尽相同。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吃汤圆的习俗,而在北方则盛行吃饺子。身在异乡的同学们通过用石塑黏土制作饺子、汤圆、福袋等形状的钥匙扣来展现自己家乡的独特文化,体会蕴藏在冬至中的丰富意蕴。
迎着寒风,同学们早早地来到了教室。大家根据自己要做的挂饰将黏土分成大小合适的尺寸,用手轻轻地揉搓,使其变得软和。在这一步中黏土的干湿度尤为关键,太干会有裂纹,而太湿又不容易塑形,于是同学们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来蘸取凉水,以掌握合适的湿度。“面”和好了之后就开始“包汤圆”、“包饺子”了。国贸2101班的杨悦桐同学来自天津,做的是饺子形状的钥匙扣,她将黏土搓成椭球型,先将一边压出弧状,然后是决定“饺子”颜值的关键步骤——捏花边了。这对于经常帮妈妈包饺子的她来说得心应手,她将黏土卡在双手的虎口处,用力一挤一压,一个精美的元宝饺就完成了。最后,用砂纸慢慢打磨已经成型的饺子,使其变得更加光滑透亮。杨悦桐向同学们介绍:“在我们北方,每年一到这一天,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谚语。”逗得大家抚掌大笑。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同学们都完成了自己的小作品,除了惟妙惟肖的饺子、汤圆,还有小巧玲珑的福袋、形态各异的雪人……这次活动拉近了同学们彼此的距离,为寒冷的冬日增添了一份暖意。



参加活动的同学
活动结束后,经贸学院党委副书记季霞表示:“同学们能将自己故乡的冬至习俗融合到小小的钥匙扣中,不仅为紧张的考试周增添了一份乐趣,也是对传统文化别样的继承和发展。冬至过后,白日渐长,天气回暖,希望同学们也借此时节,迎接新气象,以更加饱满的姿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通讯员:孟玲 祝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