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跨越百年——我是共产党员”活动近十万字“对话录”文稿已达到出书标准,该文稿由南京财经大学仙林校区新闻学院季芬老师执行编著,新闻学院66名新闻学子参与其中。通过对优秀老党员的访谈口述、影像、文字、图片采集等记录方式,着意对红色精神的阐述、实践过程的收获以及对党的情感认同,致力于能使同龄人引起共鸣,共同教育、共同成长。

青年风华正茂,活动初心热烈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100 年前,一群风华正茂、平均年龄仅 28 岁的年轻人历经万难创立了中国共产党。100 年后的今天,充满着朝气,满怀着 梦想的青年人正在建设祖国的浪潮中披荆斩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他还强调,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
鉴于此,一方面为做好庆祝建党 100 周年,讴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历程;另一方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好历史“最好的营养剂”。我校新闻学院精心探索“大思政”工作格局下的党建、团建新模式,通过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机制探索,贡献一部新老党员之间关于信仰、关于初心的思考的“对话录”。开创一版新时代场域下青年培养质量提升新工程。


跨越百年对话,传承党员精神
该活动从2021年3月份启动,在前期摸排基础上,采取组织推荐、社会征集等方式产生15-20名作为采访对象的老党员。他们涉及党政机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企业管理等社会各行各业,他们中大部分人可能经历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可能有参加过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的,可能有参加过开国阅兵、抗美援朝的、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也有可能就在普通岗位上兢兢业业一辈子……
南京财经大学组织45名学生党员、3名辅导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组成的采访团队,以“2对1”“3对1”的形式,分成15至20个采访小组,分赴老党员家中进行采访,努力做到把“党性的光辉”“真正的党员”从遥远的记忆中拉到青年党员的眼前。

校社结对共建,创新党建格局
活动开展过程中,为推进高校与社区党建融合发展,新闻学院党总支与南京市栖霞区马群街道百水家园社区党委举行了党建结对仪式,共同签订了《党建联盟协议书》。双方就高校与社区党建共建的内涵外延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常态化校社党建共建活动商讨了具体方案。新闻学院19名师生参加了这场别开生面的党建活动。
新闻学院党总支书记高晓东表示,要充分发挥高校作为“知识高地”的作用,为社区治理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智力支持,双方将在组织建设、讲座培训、党建活动、学生志愿服务等方面进行共建,并着力将社区活动阵地建设成为高校党员联系基层的基地,把校社党建联盟阵地建设成为社区党员学习知识、提高素质、增强能力的基地。
签约仪式结束后,新闻学院的16名大学生党员们与百水家园社区11位优秀老党员举行了“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的党史学习交流分享会。会前,季芬老师对大学生们提出要求:“今天我们带着两个任务来,一是聆听,聆听老党员的红色故事、奋斗故事;二是学习,希望我们00后的大学生党员能学习老党员们的优秀品质并将其传承下去。”
近几年来,马群街道百水家园社区党建工作一直走在栖霞区前列,百水家园社区党委书记杨阳在交流分享会后总结到:“南京财经大学为我们社区党建工作注入‘新活力’,我们社区基层党员为大学生党员讲述‘老故事’,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这样既具教育意义,又能交流思想、谋求共同发展的党建联盟活动,开创了我们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精神薪火相传,信仰生生不息
当下,部分年轻党员接受党史教育不深,并未从内心深处真正明晓中国共产党如何一路走来,随着时代变迁,许多优秀老党员的声音渐渐被忽视,而老党员们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历程的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他们是活的党史教科书。
年轻党员通过与老党员的对话,那些动人的故事一定会在他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是他们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同时,学生们还将发挥所长,通过文字、图片和短视频把感动和震撼传递出去、传播开来,让老党员们的精神鼓舞和激励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