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贸学院:探寻小港村全面复工复产之路-985棋牌娱乐

 国际经贸学院:探寻小港村全面复工复产之路-985棋牌娱乐
当前位置: 985棋牌娱乐 >> 正文

国际经贸学院:探寻小港村全面复工复产之路

发布者:国际经贸学院 [发表时间]:2021-09-03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2021年8月14日,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的“疫情下复工复产劳动大队”来到连云港市灌南县新安镇小港村。为了更好的向公众展现当地农村复工复产和疫情控制情况,队员们深入小港村,在为社会做出自己的劳动贡献之余,为调查江苏地区的农业生产与抗疫情况也做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深入乡间田野助力农民

小港村位于淮河以北,灌河以南的温带季风区,是水稻、小麦、玉米皆有广泛种植的地区,融有北方和南方的特色。在当地农户王文来和李树梅夫妇的热情接待下,小队成员正式开展农村劳动与调研任务。彼时的小港村虽然已过农忙季节,但农村仍是一片匆忙的景象。小队成员在王文来老人的带领下,踏入绿油油的田野之中,帮助老人检查农田情况的同时,与老人展开深入交流。虽然疫情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少的冲击,但该地农民在党委组织和社区公众的带领下,疫情防护工作到位,村庄严格检查返乡人员,农民们仍进行着正常生产。

图为王文来老人于稻田教导小队成员 王宇轩

养鸡场一片繁忙景象

除了农田,养鸡业也是当地的一大特色,小队成员在干完农活之后,在王文来老人的介绍下,来到当地养鸡大户胡中晨先生的养鸡场中。作为小港村的一大重要产业,养鸡业在当地可谓发展迅速,而胡中晨先生本人的经历也印证了这点。胡先生的养殖场从原来的百来只鸡发展到拥有2万只鸡而养殖方法也从人工养殖到半自动机械化养殖,饲料直接来源农田的作物,胡先生可谓充分利用了农村地理优势和技术优势。胡中晨先生的养殖方式,不仅代表着中国养鸡业的发展趋势,也充分展现了其对疫情等特殊状况的抗冲击能力。人员无需大量聚集,饲料无需长途运输,销售集中等,即便是新冠病毒,也并没有对胡中晨先生的养鸡场造成过多损失。由于胡先生的工作繁忙,小队成员的采访与调研也匆匆结束,并踏上下一站。

图为胡中晨先生带领小队成员参观养鸡场 王宇轩

食用菌产业克服困境

谈到灌南,不得不提的就是当地的食用菌产业。作为全县现代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全县食用菌生产企业多达60余家,培育金针菇、杏鲍菇等10种食用菌700吨,年产值达40亿元。而作为食用菌产业的核心地区,新安镇及其周围农村地区,小港村是其中一员。在与食用菌产业工作的李树梅老人交流下,小队成员得知,由于疫情期间防控形势严峻,人员无法流通,运输检查工作困难增大,这让小港村的菌菇生产一度陷入了困境,而食用菌的采摘时间对品质影响极大,这对销售造成了巨大困难。幸亏当地的灌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及时出台政策,通过应急物资运输通行证的办理,成功拯救了疫情下岌岌可危的食用菌产业,为全国人民送上了更多新鲜美味的菌菇美食。

豆丹养殖业稍显挫折

小港村农业中的奇葩,那当之无愧的是连云港豆丹。豆丹作为苏北鲁南特有的养殖物,听上去仿佛是一种豆类食品,但实际上是一种以吃大豆叶为主的豆飞蛾幼虫。因集聚美味和营养于一身,所以被当地人称为“丹”,颇有仙丹之意。队员们之前看见这路边的一座座白纱大棚,原本还以为是种植一些蔬菜水果的,在豆丹养殖户祝茂盛老人的介绍下,才方知这就是豆丹养殖棚。由于去年疫情来对野生动物的禁食的力度加大,作为养殖产业的豆丹却因为知名度不高而受到波及,消费群体有所萎靡,导致今年的豆丹销售情况不佳。但豆丹毕竟不是野生动物,小队成员建议朱茂盛老人能够通过和其他豆丹养殖户一起组织起来,大力宣传豆丹的养殖合法性,让这一地区型美食能够发扬光大其魅力,消除人们的误解。在小队的配合宣传下,希望能够帮助豆丹养殖户们走出疫情低谷。

图为祝茂盛老人带领小队成员参观豆丹养殖大棚 王宇轩

通讯员 王宇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