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院:守护为渔初心,永联村实践调研-985棋牌娱乐

 金融学院:守护为渔初心,永联村实践调研-985棋牌娱乐
当前位置: 985棋牌娱乐 >> 正文

金融学院:守护为渔初心,永联村实践调研

发布者:金融学院 [发表时间]:2021-09-03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为保护长江生态环境,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开始实行,但这也彻底改变了长江渔民的生活方式。退捕之后,渔民获得的补贴有多少?水产行业现状如何?政策实施后渔民的生活有怎样的变化?带着这些疑问和对退捕渔民生活的关心,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成立了“长江护卫队”,以“褪蓑衣着新衣”为主题将社会实践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于8月19日前往张家港走访调研。

张家港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东南部,共有80.4公里长的江岸线,被誉为“江海交汇第一湾”,拥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而位于其东部的永联村,曾经是地道的渔村,在《长江保护法》正式实施后,渔民们纷纷上岸。这次的调研,是以几位转型模范为重点调研对象,以退捕渔民的未来生活模式为主要问题开展的。

图为在张家港农业农村局的采访 杨志豪摄

来到永联村,队员们不禁被这里的活力所吸引。永联村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江苏省百佳生态村”、“中国最有魅力乡村旅游区”等称号。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永联村从一个只几百人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全国六十五万行政村中经济总量位居前三的模范村。这可以说是一个奇迹,是“敢破敢立、自强不息、团结奉献、实干争先”的永联精神。这是永联村代代传承的基因。那么,这样的基因在退捕渔民身上会有怎样的体现呢?

图为护卫队队员们在退捕渔民居住的小区走访 杨志豪摄

通过采访得知,张家港市的相关补贴政策比较完善,渔具渔船的补偿系数较高,渔民可获得的补贴金额也比较高,这为渔民的转型提供了较好的帮助。在采访过程中,有一位转型渔民令人印象深刻。渔政大队队长沈国华,17岁开始捕鱼,最多的时候他的船队里有17艘船,是张家港渔业队的船老大。在退捕政策出台后,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参加市里的禁捕护卫队,发挥自己的特长。“沈师傅水路熟、开船快,对我们打击长江非法捕捞助力很大”,这是同事对他的评价,“工作负责”是他给人留下的印象。作为党员,他积极转业,并帮助曾经一起打渔的渔民转型转业。对于禁捕政策,他表示非常理解和支持,他坦言道:“之前很多人捕鱼为了牟利,不遵守自然法则,使用‘绝户网’,对生态造成很大伤害,所以禁捕肯定是好事。”沈国华对于工作非常热情,巡视时早出晚归,在护卫队里尽职尽责。此外,他还多次接受电视台采访,是当地的模范人物,对禁捕政策的实施起到了很大的宣传作用和带头作用。采访的地点是渔政执法船,采访的对象却是曾经的渔民。这是时代的变化,也是渔民生态观念的转变。

图为在渔政船上对沈国华的采访  杨志豪摄

曾经有人问他:“你之前捕鱼收入那么多,突然就禁捕了,你有什么感想?”他说:“靠水吃水,以前是长江养活了我,现在是我回报长江、保护母亲河的时候了。”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把长江之子的责任和担当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不仅是沈国华一个人说的话,更是千千万万个长江渔民的心声:虽然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转变、虽然自己除了打渔再无其他特长、虽然对这份工作已经有了依恋......但永远优先于自己的,是我们的母亲河,当时间磨平了尖锐的欲望,耗干了沸腾的激情,可无论岁月如何变迁,长江之水永远奔流不止,而更不会消散的,是受长江水滋养的华夏儿女的一脉相承。一代人,代代人,每代人,长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而我们,应该为保护长江全力以赴。

图为张家港海事局非法船舶扣押基地  杨志豪摄

“船老大”沈国华的“上岸转型”,是张家港渔民全面退捕上岸的缩影。不破不立,敢破敢立,响应党的号召,积极转产转业,是永联村诸位上岸渔民的特写,更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通过与渔民们的交谈,队员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认真生活的乐观心态、勤恳负责的敬业精神、积极转型的创新观念。倍感欣慰之余,也希望我辈能够肩负时代的重任,将这份信念薪火相传。十年禁捕如火如荼,昔日的渔民纷纷转型上岸,拥抱新的生活,相信不久以后的长江,又是一幅沉鳞竞跃、鱼翔浅底的模样。

通讯员 王子阳 纪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