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劳动习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有效途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年轻一代的成长环境很难再与乡野田间相挂勾;城市化的深入,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建筑和电子产品的陪伴。这使得大多数的青少年没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忽略劳动的意义,缺乏奋斗精神。
为进一步关注新时代下的“三农”问题,在新时代青年之中贯彻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一根藤上七朵花”实践小分队聚焦目光,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开展实践活动。
一、科普宣讲
7月10日,范玲艺对包括大学生和社会工作者的居民进行了以“树立劳动价值观,争做时代新青年”为主题的线上宣讲。从何为劳动价值观、如何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到最后鼓励居民切身行动,投入实践。团队成员都听了该讲座并且在宣讲结束后发表了自己的感受并讨论了实践内容,为下一步进行社会实践提供了基础。
13日,龚诗钦也深入南通市启东市的社区,探访学生家长,并组织他们进行了以“培养奋斗精神,争做时代新人”为主题的宣讲,让他们意识到从小培养孩子劳动价值观的重要性。

图为范玲艺在进行线上宣讲 陈家金供图
二、切身体会劳动:环境保护和深入田间地头
7月15日至7月16日,王绮云高港区的多处路段以及附近的公园进行环境的维护,清理垃圾,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她一路捡拾散落在角落的细小垃圾,体验了清洁工的每日工作。行走两天,她这样说道:“我观察到虽然现在在维护环境的干净整洁上做的很好了,但是在垃圾的分类处理上仍需要改进。有的地方会准备多种用于分类的垃圾桶,而有的地方则只有一个大的垃圾池。”

图为王绮云在路边捡拾垃圾 万羽萱拍摄
7月24日至7月25日,王天汇来到了江阴市云亭的农田展开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据当地的一户居民反应,本是田里收获的时节,因为陈爷爷的腰部受伤没办法下田干活,有一大部分的蔬果没来得及采摘而被鸟吃掉或者烂在地里,所以她帮助陈爷爷家进行一些采摘作物、浇水、除草和喂养牲畜家禽的劳动。王天汇在事后分享道:“我之前从没参加过农业劳动,所以只能观察、模仿其他农民的劳作方式,学习技巧,通过与其他农民交流,也了解了很多蔬果的生长形态以及种植条件、种植经验等等。”虽因生疏导致劳作效率并不高,但是两天的劳动却也让她收获颇丰。

图为王天汇在喂食鸭子 陈爷爷协助拍摄
三、深入工厂企业
为了更好地将此次社会实践所得和体会融合,有助于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更好地奉献社会,8月3日至4日,张家熙走访了徐州市的一家企业,实地观察车间里工人的劳动状态,感受到了企业内积极的生产劳动氛围,并与该企业的部长进行了交流沟通。在访谈过程中,刘部长所表露出来的感情和实际行动深深地感染了张家熙,并让她从中体会到了身处职场所应具备的坚强、自信、乐观。
5日,张家熙继续走访了当地的一所学校。在和该学校的陈校长交流的过程中,陈校长对于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对于工作的严谨认真,都使得张家熙大受感触,原来一个人可以做到如此热爱自己的工作,敬爱自己的事业。通过几日的访谈,张家熙更进一步地了解到了何为敬业、如何敬业。

图为张家熙参观企业内部环境 刘部长协助拍摄
四、心得交流
在完成了各自的实践之后,团队所有成员齐聚线上交流了各自的心得体会。宣讲的两位同学都表示,在为他人宣讲的同时,自己也更进一步地理解了劳动价值观的意义所在。而受到科普宣讲鼓舞,切身体会劳动的几位同学说道:“这次的社会劳动让我学会了很多,也感受了很多。出去实践的日子都是骄阳似火的,夏天的太阳确实让劳动更加的艰苦。我只是体验几次就觉得很累了,那长期坚守在一线岗位上的劳动者们一定付出了更加巨大的努力。他们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可持续发展财富,劳动者就是最伟大的人!”
“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一根藤上七朵花”小组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圆满完成。在自我了解树立劳动观的同时,小组成员为身边的居民进行了宣讲,科普劳动价值观,也在亲身体验劳动,接触劳动人员的同时逐步加深对劳动的理解。虽然因疫情的影响,本次实践的开展受到一定限制,但仍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下达到了一定的成果,未来该团队将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继续贯彻劳动观的教育,普及劳动价值观。
通讯员 范玲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