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下旬,由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周敏洁、陆宇婷同学带队的“徐州行智慧养老团队”,携经济学院徐琳虹和会计学院钱颖婷同学前往徐州,以贾汪区为样本,对当地智慧养老平台、养老院以及居家老人进行调研。虽然此次外出调研遇到一些困难,但大家也从这次调研中获得重要信息以及感悟。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 徐琳虹提供
如今,老龄化程度越加严重,养老问题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老龄化战略,国家把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系到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进行统筹谋划。关注老人问题,关注养老问题,正确应对人口老龄化,为老人养老问题探索新的模式,为国家经济技术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为此,团队深入智慧养老示范区,参观、研究现存养老模式,为之后养老模式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对话式采访 了解老人情况
7月22日晚,团队在贾汪区文化广场对老人进行采访,就老人老年生活、老年需求、参与街道社区活动意愿、今后养老意愿等问题进行交流。

图为团队成员在广场和老人交流 钱颖婷 摄
经采访,团队成员发现,老人对于社区活动以及老年学习有着很大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们围绕着文化广场,发现老人自发地在广场进行身体锻炼和娱乐活动(用毛笔蘸水写书法,练习走秀,抽陀螺,打太极拳等)。
走访云服务平台 参观智慧养老示范小区
7月22日、23日队员走访了两家云服务平台,与金龙湖街道办事处主任了解贾汪区智慧养老情况,并在主任的推荐下,走访了智慧养老示范单位——沈店花园。

图为团队成员与金龙湖社区主任的对话 钱颖婷 摄
沈店花园在志愿者服务、社区管理、老人生活服务、社区党员工作管理方法上有着符合社区特点的创新方法。
其中针对志愿者设置的时间兑换银行,提升了人们对于志愿工作的热情;将社区老人从被服务者的角色向服务者与被服务者两种身份共存的转变,增强了老人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社区网格化管理,各个楼栋包挂到位,加强了社区党建,对管理楼栋事物、调节邻里纠纷、传达社情民意和环境工作等方面有着显著效果;大数据中心,楼长机制,“1 1”“ 10*10”组织力倍增工作法等,都对我们团队探索智慧养老模式有了新的启发,使我们团队对智慧养老模式不局限于大数据。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大数据平台 钱颖婷 摄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沈店花园 钱颖婷 摄
参观养老院 了解老人养老院生活
由于疫情的原因,团队没有办法接近老人,只能参观养老院环境以及访问养老院负责人,了解老人和养老院。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养老院接待员 陆宇婷 摄
负责人表示,他们会针对老人实际的身体情况,为老人提供相应安排。比如,行动存在障碍的老人,会安排在二楼或者其他低楼层。同时负责人告诉我们,他们在接收老人时,会要求老人的监护人不定时来探望老人。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养老院不仅要保障老人生活物质上的要求,也不能忽视老人精神上的需求。
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实地走访智慧养老示范区,与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成员对之后养老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感悟。在与老人的交谈中,成员了解到了低龄老人以及年龄相对较大老人的需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现在物质条件较为富裕的年代,老人对于精神需求有了更大的需求。但是由于采访样本所在区域的聚集性,不具有完全代表性,团队也表示在之后阶段将注重其他类型老人的研究。
在服务平台和社区实地调研阶段,团队对于大数据在养老方面的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大数据能够利用云平台高效管理整个区域的养老情况,方便社区负责人实时了解志愿者服务情况,以及老人分布情况。同时,智慧养老中的智慧不止局限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更重要的是符合当地养老情况的管理方法。
通讯员:周敏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