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院:破除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之“壁”,致力城乡要素循环流动-985棋牌娱乐

 经济学院:破除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之“壁”,致力城乡要素循环流动-985棋牌娱乐
当前位置: 985棋牌娱乐 >> 正文

经济学院:破除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之“壁”,致力城乡要素循环流动

发布者:经济学院 [发表时间]:2021-08-30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期,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异乡客”调研团队在深刻钻研党的精神后,抓住城乡融合发展的突出问题,找到矛盾的主要方面:缩小城乡差距。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要举措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7月25日7月31日,团队采访了相关地区的流动人口,向受访人员分发《流动人口相对贫困》调查问卷,总计收回调查问卷307份,并根据问卷的相关情况就城乡融合发展提出了建议。

家乡的服务越来越好了!

调研团队的问卷调查对象为具有离开户籍所在地6个月以上经历的人。在接受采访的16人中,我们选取了三位具有相似经历的受访者:郭先生、束女士和孙女士。三位都是在外面务工后又回到自己家乡所在地发展,他们对家乡的公共服务提升有更直观的感受,束女士说到:“盐城的公共服务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很多”。束女士特别提到,疫情以来,盐城市做到了0病例,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盐城市基本卫生服务做得很到位。泰州的郭先生在提到工作时也说到:“近两年家乡发展,社会保险领域做得很完善,这也使得我的工作很稳定了”。言语中表现出对家乡公共服务的满意,从两位的采访中也能看出现在家乡的服务越来越好了!

图为调查员在采访束女士。张新昊 供图

“家乡的就业机会变多了”

当被问及三位当时外出务工的想法和原因时,他们大致都是因为当时在家乡发展机会少,工作不好找而且收入较低,因此才选择了深圳,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在大城市打拼了多年后,他们考虑到大城市的就业压力,生活压力,考虑到自己的父母在家年龄已经很大了,最终选择回乡发展。回乡后的他们表示,家乡现在就业机会变多了,而且待遇不差,福利也很好。

图为调查员在采访孙女士。陈语轩 供图

“与大城市的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

“虽然家乡的公共服务质量提高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与大城市的差距仍然存在。”束女士补充道,另外两位受访者也持相同意见。孙女士最终回到家乡发展是因为她觉得家乡的公共服务和流入地差距不大,但是大城市在这方面做得更精细一些,细节把握很到位。郭先生则说:“常熟,张家港等地区公共服务的提升毕竟是受上海的辐射,跟上海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的。”

图为调查员在受访者家中进行采访。 郭子琦 供图

归纳总结及建议

城乡融合发展重在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我国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问题就在于:1、要素流通性较差;2、城乡壁垒问题严重,城乡居民常被分为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3、城乡融合发展机制仍然存在一定的障碍,由于政府之间分工不明确,民众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这些障碍难以得到破除。

针对地的要素,长期以来,我国城乡土地实行的都是双轨制的管理,在土地方面,要注意土地的保护和集约利用,避免损害农民土地的权益,其次要激活农村土地要素的活力,将土地要素与其他要素相结合,切实利用好土地;针对人的要素,要注意放开城市落户的限制和加强对落户准出门槛的监督与评判,避免出现“漏网之鱼”。对于一些农民,没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互联网技能,简化户籍迁移手续,加强宣传。对于已经落户好的人,保证其能享受到当地基本公共服务。同时注意义务教育的普及,要想缩小城乡差距,每个人的观念要正确,这离不开自身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农村也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大城市在吸引人才这方面做的非常出色,但是人才多也意味着竞争压力大,只要农村通过政策安排形成一定的吸引力,肯定能够促进人才要素的流入。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正在缓步呈现均等化的良好态势。流动人口能够自由地选择生存与发展的地方,这对于城乡要素循环流动具有重要意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与配套政策的扶持推动,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通讯员:张新昊 陈语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