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现状以及其重要保护意义,7月7日至8月1日,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立法保障”团队开展“三下乡”活动,队伍成员分别在常州、新乡、南通三地开展了调查采访、实地探寻、文献学习的活动。
在指导老师李亮的引导下,团队成员对于实践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确定研究方向后,小队成员开展线上会议,决定针对立法保护重点,在各自居住城市,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立法保护现状进行研究探寻。
立法情况初分析
为了直观认识目前红色文化资源的立法保护状况,队员们先对全国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集中地进行筛选,最后找到了8个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具有典型意义的法律文本。分别涵盖陕西省、山东省、临沂市、南京市、淮安市、上海市、石家庄市。随后,队员们从这8个法律文本在文本结构、红色文化保护范围、保护机制和保护措施、传承与弘扬、地方特色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整理。
在分析中,队员们发现,不同地区的立法保护都有自己的特色,譬如上海借助其经济发展优势利用重大品牌节庆和书展活动来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延安市则着重围绕延安精神进行宣传,同时建立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和干部培训基地。这在充分体现了创新性和灵活性的同时,也体现出了弊端:各地没有相对统一的标准,条例的可执行度就难以保证。
在经过了第一阶段的法条对比分析后,各队员对目前全国的红色文化资源立法保护倾向和趋势有了大致的了解,趁热打铁商讨了问卷调查与采访的相关事宜。队员一致认为:被调查者画像、对红色文化的界定、动态保护方法这三点十分重要,并且要进行线上线下结合调查。此次调查采访的亮点在于集中收集民众反馈,解决民众针对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问题“不敢提、不会提”的情况,便于之后对当地政府进行意见反映。

受访者张同学正在填写问卷 王袁媛拍摄
在7月15日的问卷调查过程中,受调查者张同学向王袁媛表达了如东当地烈士陵园的保护现状亟待重视的观点,“曾经我在这里上初中的时候,学校每年会组织祭扫和参观活动。烈士陵园占地面积也在政府的重视下得到扩大,现在学校几乎不会开展祭扫活动了,烈士陵园也被大规模削减了面积。”张同学表示: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一种,即便是小县城的烈士陵园也应当受到重视。

员工在填写问卷时王袁媛进行采访 张陈烽拍摄
南通一位快餐店在职员工在填写问卷时,王袁媛询问她是否了解当地的一些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条例。她表示,对其在立法方面接触很少,并不了解红色文化资源的立法保护具体涉及什么。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王袁媛发现南通地区的民众大多觉得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并不十分到位,政府在相关保护机制的实施与保护条例的宣传上有所欠缺。
7月31日,团队成员赵艳荣前往常州市的瞿秋白纪念馆和张太雷纪念馆进行实地调研,在实地探寻后,赵艳荣认为这两处纪念馆的建设很好,但是前去参观的游客较少。在参观时,赵艳荣发现馆内配备交互式多媒体设备,并且设置了留言处,同时招募附近学校学生志愿者担任讲解员,让游客在游览时可以深刻体会这座纪念馆的历史意义与革命精神内涵。

赵艳荣在采访瞿秋白纪念馆管理人员 路人协助拍摄
文献学习助建议
8月1日,在实地调查之后,三位队员又查阅了相关文献与资料,希望能够在这个课题上有更深的了解。
对于红色文化资源,新乡市的卓雅认为需要保用并重,目前,许多地区仍然面临着资金缺口大、修缮人员不够等问题,这些不仅需要当地政府重视,也需要国家文物局的关注。革命年代战火纷飞,许多无名烈士因此长眠,而如今由于史料的难以完善,有些地方的无名烈士陵园甚至需要靠当地居民自发维持。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责任应该落实到每一个人肩上。严厉打击以建设修缮为由套用国家资金的行为,迅速补全史料缺口与追认烈士家属,构建立体资源保护体系,层层落实责任归属......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在传播方面存在着空洞说教和泛化教育的问题,格式化脸谱化的宣传容易造成审美疲劳,甚至会陷入消费怀旧或是以此谋取政绩的情况。了解受众画像,化解受众抵触感,继而培养受众兴趣十分重要。
随后,三位队员结合先前积累的民众意见基础与实地探寻收获,参考其他地方的立法与文献学习所得,撰写了意见书并投向县长信箱。其中,队伍提出:在国家还没有出台上位法的情况下,地方可以组建相关立法办、在市县官方公开平台上发布立法筹备信息并搜集大众意见;同时创新宣传方式如“红色文化纪念馆日”或是汇编《红色人物传记》。此外,加强当地红色文化资源与教育资源的深度合作,进行启蒙实践或是学科选修、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最后,合理利用科技,实行数字化名录和资源保护也十分重要。
借由此次活动,三位队员对当地红色文化资源有了深刻直观的认识,就像保护任何一种文物一样,从历史根源与发展历程,到内涵精神与实保护机制,红色文化资源的立法保障环节应有迹可循。同时,团队也希望能够更长久系统地收集民众意见进行反馈,政民互动,让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在立法保护的路上行至高远。
通讯员 王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