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始终是中国人牵挂在心的话题,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把房子当成安身立民之所。我国流动人口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群体希望能够在务工城市拥有稳定居住场所;但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所导致的发展不均衡问题,加之受经济金融政策影响,我国大部分城市房价节节攀升,流动人口难以负担高昂的购房费用,甚至是租赁费用,因此,加快推进城市住房公共服务是保障流动人口基本生活的重要决策。为深入了解城市住房保障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异乡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5日至8月4日于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昆山市和浙江省金华市同步进行了线上线下调研。
着眼住房问题,聚焦保障服务
通过团队成员的实地走访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流动人口在务工城市的住房支出成本高昂。走进常州市金坛区西城街道外来务工人员群体,大部分流动人口就业于技工与交通运输部门,文化水平较低,尽管其中部分流动人口已经拥有了较为稳定的居住场所,但背后是家庭的鼎力支持和外出务工十余年的储蓄支撑,日常生活开支则省之又省。在浙江省金华市陈女士家中,陈女士表示虽然务工收入年年提高,但物价房价上涨更快,以陈女士家为例,每年租房开销超过了1万元,这为流动人口生活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图为调研地常州市金坛区西城街道办事处 尚云逸 摄

图为受访者陈女士坐在客厅中接受调查员询问相关问题 张敏 摄
落实信息公开,保证政策普及
公共服务作为一项政府事务,其相关政策应由政府部门进行政务公开,这是落实政策、使人们享受到相关福利的前提。调查员发现,对公共服务的了解不足也成为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享受不完全的原因之一。当询问到是否了解本地住房保障政策时,潘先生表示对这类政策只知道人才公寓;当询问他是否有去了解其他的政策,答案是否定的。采访后,调研员通过网上搜索“苏州市基本住房保障”词条,打开相关链接,其中每篇文件的浏览量均在两到三百,浏览量少。许多流动人口对于这类政策缺少了解或者了解片面,对于自身所应享有的福利鲜有了解。通过网上查阅可知,当地的住房政策有着一定的福利普及度,但信息普及度不高,同时政策信息的发布十分分散,这也导致了具体信息的检索困难。

图为《常州市市区公共租赁住房办法》部分信息 尚云逸 供图
关切济济人才,补助促其发展
外来人才的输入为城市发展增添了鲜活的血液,为优质人才提供住房补贴,吸引外来人才,加强人才型投资也是必要举措。受访者姜先生表示,目前常州公共租赁房制度与廉租房制度对新来流动人口的住房需求有较大帮助,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可以申请“龙城英才计划”,政府降为来常人才提供购房补贴。据潘先生介绍,苏州市也出台了人才公寓相关政策。但他也提到,该政策需要申请人满足本科生条件才可以享受,而大部分流动人口,尤其是第一代流动人口学历水平偏低,难以享受到该项住房服务。这就导致了像潘先生这样一批早期来苏的务工人员不满足条件而不能享受到补助,住房问题一直令他们头疼。

图为调研员和潘先生在交谈 潘影 摄
归纳总结与建议
结合三个城市的当前针对流动人口群体的城市住房保障服务反馈来看,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不足、城市提供的保障性服务不足、由于城市发展水平的上升所导致的住房成本上升,是当下城市住房保障面临的问题所在。
为更好解决这些问题,调研队成员提出了相关建议,一是制定完备的法律政策,如住房最低保障政策、住房困难群众精准保障政策等;二是相关部门应该增强信息的扩散,帮助流动人口了解相关政策,如可以针对流动人口常接触的信息渠道来发布消息;三是可以按不同需求划分服务级别,促进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四是合理降低受保人员门槛,减少户籍限制;五是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办理效率;六是为优质人才提供住房补贴,吸引外来人才,加强人才型投资。
通讯员:尚云逸 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