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9日至8月5日,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新兴浙里”调研小队走访了浙江省的8个行政村,以“村两委‘一肩挑’是否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为题,就村庄的“一肩挑”实施情况及乡村发展现状展开实地调研。
村两委“一肩挑”指的是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民委员会主任的新型基层政权组织制度。中共中央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及2019年9年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明确指出:“村党组织书记应当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历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全国应逐步、全面地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按照中央部署,2020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村社“两委”换届,截至2021年2月,浙江全省“一肩挑”率达到了98.43%。
为深入调查村两委“一肩挑”制度的实施是否切实提升了乡村治理能力,收集来自基层的一手资料和数据,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新兴浙里”调研小队走访了安吉县甲子村、龙游县项庄村、龙游县半爿月村、乐清市高园村、瓯海区五社村、温岭市大溪村、温岭市后岸村及仙居县黄龙村,与村庄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就村两委“一肩挑”模式与新农村建设问题展开了深度访谈,对当地村民进行了随机入户问卷调查,进一步明晰了村民对于该制度真实评价。

调研团与高龄老人在一起 摄影:蓝欣怡
在半年多的“一肩挑”实践中,不少书记切实感受了“一肩挑”所带来的利好。安吉县甲子村的杨中超书记认为“一肩挑”在提高村务工作的效率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它有效发挥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的整体功能,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互相扯皮推诿,内耗冲突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而乐清市高园村的黄钱三书记则以他在违章违建拆除工作中的亲身经历阐述了“一肩挑”的优点:高园村由高前、高四、高后三村组成,在村两委“一肩挑”实施之前,高前村和高后村的河道旁违章建筑拆除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妥善的解决,而黄书记在选举中当选“一肩挑”人选后,深入研究了这一“老大难”问题,最终制定了“先礼后兵”的战略,以发挥党员的带动作用作为突破口,动员党员的亲属对“钉子户”中的党员进行劝说,并组织村“两委”上门游说,在做通大部分人的思想工作后,以雷厉风行的手段对违章建筑进行了快速拆除,最终完美解决了这一工作难题。黄书记特别提到,这有赖于“一肩挑”后更加团结的“两委”班子。

半爿月村吴锡平书记在访谈中 摄影:费思思
而在谈及村两委“一肩挑”模式的弊端时,书记们纷纷坦言,“一肩挑”实在是给他们个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后岸村的王军青书记还未完全适应从副职到正职的责任转变,“两委”重任就需他一人“挑”起了,村中又有多年的老书记珠玉在前,光是处理村庄中的日常数据就已让他焦头烂额;半爿月村的吴锡平书记原本是村中的老书记,“一肩挑”后,他清晰地感觉到工作量变大了、他所需负的责任也更重了,“老百姓不管什么事情都要来找书记的”,“以前还有主任帮着分担点,现在全都要来问书记了”;而大溪村的叶安春书记则沉浸在“处理村务时,总觉得一人的想法不如两个人的严谨、完善”的苦恼中,甚至直言“我还是觉得书记和主任分开比较好”。

黄龙村王泽东书记在访谈中 摄影:杨家煜
在此次的走访中,团队成员发现不少村庄在村务工作中都有着自己的创新和心得。在半年多的“一肩挑”实践中,半爿月村的吴锡平书记总结出了一套宝贵的经验:要做好“一肩挑”的工作,关键在于牢牢把握“三个队伍”——村两委队伍、党员队伍和村民代表队伍,要在发挥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的同时,团结村两委干部与村民代表,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让村两委的工作将“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为了“一肩挑”改革平稳落地,龙游县政府采取了“导师帮带”模式:经验丰富的老书记一对一帮带年轻书记,确保村务工作的有序开展。五社村则在村庄日常工作中遵循着“五共”原则,即村务共商、村民共建、治理共管、全民共评、发展共享,还独创性地提出了“共商三法宝”,其中 “五色报表工作法”用颜色对村务的性质加以区分、进行公示使村务工作权责清晰、公开透明,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还能激发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提高村民参与村庄治理的积极性。
千村千策,各有不同,但在这些 “一肩挑”人身上,热烈的乡土情怀却别无二致。黄龙村的王泽东书记在提及“一肩挑”人选的工资薪酬问题时,只是莞尔一笑,“我们不讲薪酬,只讲情怀”,觉得“我们青年一代还是需要有一些使命感的”;后岸村的王军青书记怀抱着“一张蓝图画到底”的决心,延续前人的成绩,誓要将旧城改造项目进行到底,为下一届“两委”班子留下一个好的局面;高园村的黄钱三书记脚踏实地为村为民,从不过分夸耀自己贡献,他坚信“你为老百姓做了什么,老百姓心里有数”,只听一句“书记,您真的辛苦了”便觉得值得。
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村两委“一肩挑”模式适应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新时期发展要求,是时代的选择。在本次调研中,团队成员发现多地的美丽乡村创建、共同富裕创建都已进入新阶段,“一肩挑”模式或许就是这一阶段最好的助力之一。

团队成员合影 摄影:钱桑榆
通讯员:钱桑榆 费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