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舸网南京8月15日电(通讯员 张宜富)南京,是一座承载着六朝古都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不屈抗争与伟大胜利的重要见证地。为传承伟大爱国主义精神,铭记革命历史,强化红色基因,坚定爱党爱国信念,担当时代重任,8月15日,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传承红色精神——踏寻金陵红色足迹”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队,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热烈氛围中,踏上了一段探寻红色记忆的旅程。团队成员相继探访了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梅园新村纪念馆与渡江胜利纪念馆五个红色场馆和革命教育基地,用脚步追寻历史的足迹,用心感受那份深沉的爱国情怀。
信仰的丰碑,青春的赞歌
清晨,队员们参观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路215号的雨花台烈士陵园。在这里,队员们仿佛置身于一场穿越时空的党史学习教育“大课堂”。步入纪念馆内,眼前的“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生平事迹展”缓缓展开,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展览通过“光荣北伐革命先锋”“力挽狂澜前仆后继”“奋起抗战中流砥柱”“迎接黎明血沃新天”四个篇章的生动展示,将革命先驱们为了信仰和理想英勇献身的壮丽篇章娓娓道来。
在深入参观过程中,队员们了解到,民国十六至三十八年(1927—1949年),国民党反动派在雨花台杀害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达十余万人。恽代英、邓中夏、罗中贤等烈士都在此英勇就义。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最集中的殉难地,在雨花台就义的烈士大多是青年人,牺牲时平均年龄还不足30岁。
恽代英、邓中夏等烈士的英勇事迹,让队员们无不为之动容,他们深刻体会到,正是这些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员,用自己的生命铸就了信仰的丰碑,为中国革命注入了强大的力量,他们也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年轻的队员们看着这些牺牲的年轻面孔,心中不由激起为共产主义信仰接续奋斗的豪情。
图为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景 秦子珩摄
历史的伤痛,和平的警钟
随后,团队成员来到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座庄严肃穆的建筑,以其宏大的规模和丰富的馆藏,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沉痛的历史。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此后6个星期的时间,日寇在南京进行有计划地烧杀、奸淫、劫掠……无恶不作,犯下了“南京大屠杀”这一滔天罪行。南京30万同胞悲惨地沦为冤魂,整个城市化为废墟。队员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慢步走过展览集会区、遗址悼念区、和平公园区和馆藏交流区。在这里,每一件文物、每一幅图片、每一段视频,都是对那段黑暗岁月的深刻控诉。恍惚间,那“泣鬼惊神,金陵馆,冤魂长啸。曾向晚、彩云追日,血红残照”的悲壮场景仿佛又重现在了他们眼前。队员们驻足凝视,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内心涌起了无限的悲伤,他们深刻感受到抗战的艰辛和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这座纪念馆不仅是历史的伤痛之地,还是日本侵略者罪行的铁证,更是和平的警钟长鸣之处,提醒着人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图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外景 秦子珩摄
人民的抗争,民族的脊梁
接着,队员们来到坐落于南京市雨花台区安德门大街48号的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博物馆占地2000多平方米,是江苏省第一座反映抗日斗争的民间专题博物馆。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每一件藏品都来自民间。
队员们走上二楼“南京保卫战”展厅,怀着沉重的心情回顾这场惨烈的战役,深入了解南京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抗争精神。1937年12月1日,为保卫南京,南京军民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斗争,誓卫家园。然而,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寇在南京犯下了种种恶行,南京30万同胞被残忍杀害。队员们不禁为军事上的失败而惋惜,对南京人民被残忍迫害的遭遇而悲痛,但更为守城军民英勇顽强,不畏强暴的精神所鼓舞。三楼陈列厅包括“1937南京记忆”“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抗战风云”“抗战文献”“抗战徽章”等几部分。队员们仔细阅读抗战南京老兵们的故事,从曲谱中感受《义勇军进行曲》振奋人心的音符,进一步感受南京军民的伟大抗争精神。
这座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民族脊梁的展现者。它告诉人们,正是有了这样一群英勇无畏斗争到底的人民,中华民族才能在危难中屹立不倒,也正是有了这些敢于站出来贡献历史证据的老兵和人民,中华民族大无畏的精神才得以延续,民族脊梁才能始终坚挺。
图为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内景 秦子珩摄
图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内的周恩来铜像 秦子珩摄
红心的指引,胜利的征程
然后,队员们探访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城东长江路东端的梅园新村。街道两侧,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静静诉说着往昔。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此与国民党政府进行了长达10个月零4天的艰苦谈判。步入场馆,映入眼帘的便是伟大革命家周恩来的铜像,队员们驻足凝望,深切缅怀。随后,队员们依次参观了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图书馆和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透过一件件历史文物,一封封档案文献,深切感受到解放战争前夕,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建国所展现的坚定决心与不懈努力,革命先辈们高尚的革命情操、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无畏的革命精神。队员们不由感慨,耀眼的红星无时无刻不在照亮人民通往和平与解放之路。
图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中陈列的历史文物 秦子珩摄
人民的胜利,历史的光辉
最后,队员们的脚步来到了位于鼓楼区渡江路1号的渡江胜利纪念馆。队员们驻足在一幅幅历史照片前,凝视着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们,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信念。在“运筹帷幄”部分,队员们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如何在逆境中步步为营,制定出精妙的战略计划;在“决战千里”部分,他们感受到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磅礴气势;在“军民团结”部分,他们见证了人民群众与解放军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奋斗的决心;在“革命到底”部分,他们体会到了革命者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在“见证胜利”部分,他们则深刻感受到了渡江精神的伟大和世代传承的力量。此次寻访,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在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上,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和平的曙光来之不易,胜利的凯歌将被永远铭记于心。他们被这段光辉历史所深深打动,心中充满了对革命英雄们的崇敬与感慨。
图为渡江胜利纪念馆口 秦子珩摄
此次金陵红色足迹探寻之旅,不仅让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传承红色精神——踏寻金陵红色足迹”的队员们深刻领悟了党的领导和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更激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历史使命感。通过这次活动,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对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信仰必须坚定不移,深刻认识到人民那如泱泱潮水、巍峨高山般磅礴的力量,增强了跟随中国共产党的脚步奋力前行的决心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铭记历史苦痛与教训,相信人民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主动扛起时代责任,继承和发扬伟大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投稿:公共管理学院 张宜富
审稿:公共管理学院 杨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