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中获突破-985棋牌娱乐

 我校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中获突破-985棋牌娱乐
当前位置: 985棋牌娱乐 >> 正文

我校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中获突破

发布者:团委 [发表时间]:2021-10-08 [来源]:团委 [浏览次数]:

近日,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圆满收官,我校荣获“行星”级(相当于二等奖)作品1项。我校是在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中获奖的全国唯一的财经大学。

本届“挑战杯”竞赛围绕实践育人,增设“黑科技”专项赛。大赛围绕“卡脖子”问题,针对前沿领域,探索具有高精尖色彩、对现有科技成果具有一定颠覆性、超越性的实物或者技术,以及充满奇思妙想、脑洞大开的,能够巧妙地、创造性地解决“小”问题的,具有一定创意性、趣味性的实物或者技术。历经校内赛、省赛、全国赛的多轮选拔,评选出“星系”级、“恒星”级、“行星”级、“卫星”级等四类优秀作品总计490件,其中“行星”级作品145件。

我校获“行星”级的作品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项目《淀粉包装材料的开发及应用》(团队成员:程佳钰、袁思颖、张林华、张妮、马亚萍、朱丽萍、张沈紫陌,指导老师:孟令晗、汤晓智)。该项目针对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以可再生、来源广泛的淀粉、纤维素等为主要原料,通过对这些植物基材料的深度研究和精细化加工,攻克了诸多技术难题,开发出多类适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生物质材料,并能够实现对部分塑料制品的替代。本团队生产的生物质材料,可在自然条件(家庭堆肥)下,通过微生物最终降解,实现“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的环保使用模式。相较于当前市场上常见的其他同类型降解产品具有显著优势。

“黑科技”专项赛注重项目前瞻性、创新性、实用性考察,使青年学子的想象力、创新力在“挑战杯”平台得以充分展现。自4月“黑科技”专项赛选拔赛有关通知发布以来,校团委积极组织动员,先后举办各类专题讲座、精准培训,培育参赛项目10余项。

在7月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专项赛江苏省选拔赛中,我校推荐的项目获得省级一等奖1项(《无毒性菜籽分离蛋白的研发》,成员:熊政、张楠、富瑶瑶、姚俊,指导老师:王志高),二等奖1项(《淀粉包装材料的开发及应用》,成员:程佳钰、袁思颖、张林华、张妮、马亚萍、朱丽萍、张沈紫陌,指导老师:孟令晗、汤晓智)、三等奖4项(《大豆srna营养剂》,成员:黄天航、练瑶瑶、韩雨萌、卢玙璠、刘雨、黄宽晨、周璐、李琦,指导老师:沈新春、汪芳;《公募基金智能风险预测辅助系统》,成员:黄金旺、严梓豪、鞠方辰、曹雨轩、马静雯、夏梦瑶、吴森楠,指导老师:李树青、张然;《知己知彼,物联未来——面向多场景应用的环境智能监控系统》,成员:鲁祥龙、龚泓宁、朱文静、董梦辰、王子悦,指导老师:张银、曹杰;《肽肽乐抗衰老美白谷物奶昔的开发与推广》,成员:蒋琳一、杨莹、 潘嘉欣、朱奕雯,指导老师:吴学友),成绩喜人。在8月举行的国赛中荣获“行星”级(相当于二等奖),首战国赛取得突破。

“挑战杯”竞赛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盛会,自1989年举办首届以来,在促进青年创新人才培养、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我校团委将以“挑战杯”系列赛事为抓手,以赛促学、以赛促实践,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科创氛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即将到来的主赛道全国终审决赛中再接再厉、全力以赴,再展南财风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