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之前说过的那般,这个暑假可能是迄今为止最有意义的一个暑假,与我的团队南京财经大学“融耀四方”调研团中其他7个人一起,从7月19日到8月5日,在山西朔州与陕西西安度过了18天,体味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了解不同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阻力,感受不同职业、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民生活中的自豪与痛点……这次社会实践的经历着实会给每个参与者的记忆中烙下深刻的印记。我在这次活动中作为不同的角色,从不同角度的出发,也有着不同的感悟。
团队成员山西朔州站合影留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晓彬 摄
作为一名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青年大学生,深刻体会到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服务于实践所需要付出的巨大努力,我想这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所在,我们无论是从市委书记、区委书记、镇长、村长对当地城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介绍中,还是从下乡实地调研从不同职业的人口中所了解的实际生活里,都能强烈感受到实际问题的复杂性与理论的局限性,一般化的理论与经验并不能有效解决当地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必须将理论经验因地制宜,综合地区特色、风土人情、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等多方面因素,才能付诸实践,为大众排忧解难。
经验来源于实践,汇总升华为普遍的理论,而若要靠理论改善人民百姓的生活水平,就必须要俯下身子,深入体味所服务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现实做出正确的选择。例如,我们在本次实践调研中对于提高信用贷款中审核效率与守信率有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与措施,但对于山西省井坪镇来说,这套体系却是没有太大作用的,反而井坪镇信用社根据当地贫困户实际经济情况与还款能力所设定的一套具有当地特色的信贷审核流程却是如鱼得水,至今很少有农户违约现象出现,而在西安长安区的内苑村,却是另外一套迥然不同的审核流程。
但我们也无须质疑理论的重要性,要深入提高国民素质,进一步提升生活水平,课本上的理论教育必定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现如今农村中农户的知识水平仍然有待提升,对惠农政策认知水平与金融基本技能的掌握度不高,这与其文化程度不高有着直接关系,这一现实无疑也会对政府扶贫惠农工作的开展产生一定的阻碍。
团队成员向平鲁村民讲解惠农金融政策与基本金融知识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刚 摄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们无需喊太多的口号,只需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在当今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未来做好自己所热爱的本职工作,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撑起一小片天,汇合起来便能撑起整个世界。每一个劳动的个体生命都对社会发展有着特定的价值,历史是由人民群众书写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执笔者,所有劳动群众所形成的合力会共同推动社会与国家的发展与进步,“乡村振兴”、“中国梦”并不只是一个口号,它是一个所有人共同奋斗,持之以恒,逐渐前进达成的目标,只要贴近现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梦想便会照亮现实。
作为一个社会实践活动的主持人与实践团队的队长,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历练,从最初反复修改申报课题,打印、扫描、装订,到入选后与组织方联系沟通细化方案,再到规划协调行程安排、设计修改调研问卷、挑选文案、设计知识宣传册的排版,再到实践过程中根据成员特长进行分工,与当地相关负责人的协调与沟通,调研采访过程中遇到突发问题时的随机应变、及时调整,新闻稿、实践照片与视频的整理与汇总,就好像把原本像是一团乱麻的东西一根一根捋清捋顺。
此外,在这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也明白了团队的重要性,一个人几乎不可能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团队分工才能完成的事情,在一个集体中需要更多地考虑团队利益而不是个人得失,需要尽可能照顾到大多数人的感受,考虑到各方的实际情况与需求,以大局为重,因为在一项团队活动中,团队的胜利便是团队中每个人的最大胜利。
作为一个此前一直生活在东部沿海与近海地区的孩子,也见识到了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所独有的特色,山西朔州当地的支柱产业仍是煤矿开采产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了不小的环境问题,中西部的大陆性气候使得当地干旱少雨,为防风固沙,改善环境,当地征用了大量农用土地进行退耕还林,近些年来环境明显改善,再没有“风吹着沙子打在身上都疼,大家出门都包的严严实实的”情形出现,退耕还林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由于经济原因,与东部地区相比,征用农户土地后的生活补贴金额并不丰厚,农村大量年轻人口外流。
朔州市平鲁区农村退耕还林土地与农用耕地交界处风景一瞥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吴刚 摄
经济与环境之间的抉择,显然是当地发展的一个难题,好在当地政府也一直在为调和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而不懈努力着,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道路交通环境治理、企业污染排放治理、光伏产业扶贫项目、健康医疗扶贫项目,“青山绿了”与人们的“钱袋子鼓了”之间正在逐步建立起一个坚固且有效的平衡机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当地居民与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正在未来的不远处向我们招手。(通讯员 郭晓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