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动态|交汇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绩效如何?南财大社工团队暑期调研给出答案-985棋牌娱乐

 实践动态|交汇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绩效如何?南财大社工团队暑期调研给出答案-985棋牌娱乐
当前位置: 985棋牌娱乐 >> 正文

实践动态|交汇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绩效如何?南财大社工团队暑期调研给出答案

发布者:交汇点 [发表时间]:2019-08-07 [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

交汇点讯   民政部2018年开始将“时间银行”纳入全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目前,南京已有4个区开展时间银行试点,预计2020年全市各个“时间银行”将实现“通存通兑”。

目前试点地区“时间银行”运作情况和服务绩效如何?南京财经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系的暑期实践团队就此课题展开调研。栖霞区尧化街道是南京最早探索时间银行的城区,早在2014年就启动“姚坊门时间银行社区互助项目”。

7月14日—7月18日,课题调研团队一行7人在栖霞区王子楼、尧化、尧新、尧安等12个社区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

随着全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的加深,“时间银行”作为一种新型的互助养老模式,目前在全国各地试点推行。

调研团队发现:时间银行志愿者有九成以上都是社区的低龄老人,还有部分大学生志愿者和社区一些有专长的居民。低龄老人参与志愿服务的初衷主要是为了让自己的时间过得有意义,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获得自我成就感等;也有部分老人表示通过这种服务“互惠”,等自己老了以后,希望也有志愿者会照顾他们。

志愿者对时间银行的“7 2 1”兑换模式(70%服务20%物品10%钱)基本上都是满意的,目前卡上的时间存款主要是兑换基本生活用品,如大米、油等,兑换服务的情况比较少,主要原因是很多低龄老人还没有到需要兑换服务的阶段。

时间银行的服务接受者,基本上是年龄在七十岁以上的独居、空巢或残疾老人,这些老人中有些还能生活自理,但有不少已处于半失能状态。因此,对于志愿者提供的上门服务,他们都表示接受和欢迎。

有位老人表示:“我子女离家太远,他们不常来看我,倒是小王,基本上两天一次到我家来,陪我聊聊天,打扫卫生,有时还帮我买菜,陪我出门看病,我很感动。”志愿者们对于这些老人,还提供“爱心助餐”服务,每天按时送餐上门。有些能够走动的老人,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经常去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接受各种服务。

当然,此次调研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

(1)志愿者数量还是不够多,满足不了需求,同时志愿者结构上还是以低龄老人为主,中青年人群和青少年相对比较少,团队志愿者以高校社团为主,企业和单位的志愿团队比较少。

(2)接受服务的老人虽然对志愿者服务的满意度普遍很高,但对于什么是时间银行还不是很了解。

(3)一些志愿者对时间银行的计时系统不满意,认为提供服务时每隔一段时间要扫一次二维码不是很人性化,“我们不怕多提供服务,不怕辛苦,但来回扫码很浪费时间精力,对志愿服务的热情是一种伤害。”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进一步探索完善记录方式,做到人性化和合理公平并重。

(4)该项目在同一个街道的服务不是很均衡,王子楼社区的时间银行服务内容种类多,但有些社区的服务相对比较简单,大多只局限于爱心助餐服务。

该课题的指导老师、南财法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许芸表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弘扬了社会志愿精神,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探索了邻里互助文化新生态。时间银行即将在南京全市推广,迫切需要在全市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政策法规,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并且提升志愿者助老服务的专业化。希望通过本次调研,能够总结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经验和评估服务绩效,形成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作为参考。”

交汇点记者  唐 悦

 


               

编辑: 刘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