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动态|中青校园:南京财经大学学子走访社区 采访走书非遗传承人-985棋牌娱乐

 实践动态|中青校园:南京财经大学学子走访社区 采访走书非遗传承人-985棋牌娱乐
当前位置: 985棋牌娱乐 >> 正文

实践动态|中青校园:南京财经大学学子走访社区 采访走书非遗传承人

发布者:中青校园 [发表时间]:2019-07-30 [来源]:团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中国青年网宁波7月30日电(通讯员 杨君瑶 罗佳羽)7月5日上午,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来到了宁波市鄞州区东柳坊社区,在出示相关证件并取得社区工作人员同意后开始在社区各老年群体聚集中心进行走访。

实践队员在东柳坊进行采访。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寅凯 摄

走访过程中,实践队员询问了一些关于宁波市地方戏曲的问题,其中大部分问题都来自于问卷,东柳坊的爷爷奶奶们都停下了自己的事,热情地回答了实践队员们的问题,并对宁波市地方戏曲的现状提出了独到的观点。

受访的爷爷奶奶中大部分并非戏迷,他们对宁波戏曲的了解仅存于过去的戏台子。有一位爷爷讲到:“现在电视上的节目丰富多彩,宁波的戏曲呀平常可是越来越少见咯。”还有一部分爷爷奶奶表示有时会在电视上观看宁波戏曲的节目。最后受访的一位爷爷提出:“每一个事物都应该顺应其发展规律,宁波戏曲受众是不多,但也不必完全迎合时代新潮来发展,喜欢它的人自然会喜欢。”

这次的老年群体走访可以看出,宁波市地方戏曲并不属于大部分老年人的娱乐方式,比起看戏,他们更喜欢看看新闻、参加体育活动、在公园里织毛衣。而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宁波市地方戏曲的传播途径少之又少,只有老戏迷才能知道哪里有演出,电视等其他媒体也很少播出与宁波戏曲有关的节目。宁波戏曲只停留在大部分老宁波的记忆里,在生活中逐渐淡去。

实践队成员来到了宁波市月湖公园旁的天一荟,在演出开始前,实践队成员们在征得主办方同意后,有幸进入后台对宁波走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兼宁波走书表演艺术家朱玉兰女士进行了采访。

实践队成员罗佳羽采访朱玉兰女。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寅凯 摄

朱女士在采访中回忆起了自己年轻时学习宁波走书的的机缘,她在二十岁就踏上了宁波走书的演艺路。对于现今大多数青少年对宁波地方戏曲文化不了解的问题,朱女士表示:宁波走书“进校园”活动也持续开展着,她在奉化的一所实验小学创立了一个走书社团,有许多学生也在学习走书,每一位演艺工作者都希望地方戏曲能注入持续不断的新鲜血液,传承发扬下去。

当谈到宁波走书的创新问题,朱女士表示宁波走书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朱女士还讲到,现在宁波地戏曲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会使用宁波方言,导致对地方戏曲失去兴趣。朱女士和她的团队也都致力于慢慢改善这个问题,他们先教授方言,再传授走书的唱腔和技法。

实践队成员与朱女士的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徐寅凯 摄

演出开始后,实践队成员还欣赏了其他宁波地方戏曲如甬剧、越剧、宁波评话等精彩演出。小小的天一荟,是宁波戏迷的精神安放地。

这两日的走访、问卷调查和采访,让实践队员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宁波市地方戏曲文化在当地的知名度和优秀表演者的态度和处境。在宁波市当地,各个年龄群体都提出了不同的对宁波地方戏曲不甚了解或兴趣缺缺的原因,年轻群体对宁波方言使用越来越少,老年群体不知道宁波地方戏曲什么时候能看、能去哪看。这些问题都是宁波地方戏曲在传承弘扬时要考虑要解决的。通过对朱女士的采访,实践队员们也了解到了宁波地方戏曲艺术家在传承发扬宁波地方戏曲工作上所做的努力,艺术家们的坚持就是宁波地方戏曲得以传承的源动力。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