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大圩镇农业物联网总体应用情况、获得准确的相关信息,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物济新村,联动未来”团队围绕着“物联网对农村的经济影响及其发展趋势”的主题,于7月3日对作为安徽省应用和发展农业物联网的典型代表——朗坤物联网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并与朗坤公司副总徐希国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1.农业物联网:“互联网 农业”的结合
农业物联网,即以各种测量仪器的实时显示的数据为基础,并将其作为参考变量参与到农业的自动控制中,为温室的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以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调节生长周期、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在与徐副总交流中,团队了解到,大圩在农业方面利用“互联网 ”和物联网技术,设计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产业链服务。产前,公司打造了“物联网农业小镇综合服务平台”作为中介,为大圩农民发布农村产权流转和优质农资采购信息。产中,利用安装在农田中的传感器,每隔十五分钟采样一次农田的环境状况与果实生长情况,输入内部的研究和控制中心,从而能进一步为前端的施肥提供标准。与此同时,平台定期更新与农作物种植方法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并针对不同季节特定病虫害为农户推送微信文章。产后方面,每个农产品都会被贴上二维码,消费者用手机扫一扫便可了解其完整的生产信息,以此提高其消费农产品的信心,促进大圩农产品销售。同时在朗坤构建的电商平台上发布相关产品的信息,为农产品销售助力。
(图为团队成员与徐副总交谈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晓静摄)
2.物联网带来的两大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物联网农业带来的经济效益首先体现在人工成本的减少。与之前每100亩田浇一次水施一次肥需要十几个人,并花上一天时间相比,现在只要半天再加上一位技术员即可达到相等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农田作业效率。其次是农作物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田实行普遍的信息化管理,在发现问题后便可通过互联网立马上报,通过网格办中心,分流入各个具体管理部门(工商、公安、林业、农业等部门),协调进行解决。
生态效益方面,在物联网控制下可以通过水肥混合对作物进行精准滴灌,达到节水减肥地目的。目前大圩物联网农田生产过程中,采用复合型水溶性肥料,可调节水的浓度与水流量的大小,同时应用农作物的根部精准滴灌技术,使得整个作业过程中的节水减肥可达百分之三十以上。水肥使用量的减少,意味着农业废水地减少,在传统农业基础上的前进了一大步。
(图为大圩默克庄园葡萄大小传感器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晓静摄)
(图为默克庄园内叶面温度传感器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玉洁摄)
(图为默克庄园内植物主干大小测量器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玉洁摄)
3.物联网的应用现状与投资前景
目前朗坤物联网公司在大圩有四万亩左右田地,最主要的作物是葡萄,其次还包括草莓、无花果、西瓜等,总产值大概3个亿。大圩镇的参与葡萄等其他农作物种植生产的种植户每年的人均收入约2.4万,今年更有望达到2.8万元,明显高于全国农民的平均收入水平。
关于投资前景,朗坤公司徐副总表示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生产风险与保障问题。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自然灾害,然而目前在经济作物方面没有保险公司进行保险,同时农村保险与信贷还存在较大问题。这些问题仅凭企业无法解决的,需要国家方面的支持;二是物联网的全面普及还面临着成本较高以及农民的对技术的认识水平不到位的问题。在第二个方面,目前还是要企业主要是起带头作用,重点帮扶一部分农民,更多为农民进行知识普及和985棋牌娱乐的技术支持。
(图为访问结束后所有人的合影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郭玉洁 摄)
近年来,“三农问题”与互联网技术发展一直是热点话题,两者的结合既是农业科技进步的良机,亦是对农村固有问题的挑战。通过本次对朗坤物联网公司的访谈和实地考察,团队成员对大圩镇的物联网在应用与发展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更清晰的认识。
目前,我国物联网的发展和应用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降低技术应用成本和提高农民的农业科学知识水平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5g时代的来临,以及国家对于新型农业技术的大力支持和普及,物联网农业是大势所趋,是未来农业发展重要的方向,也是振兴乡村经济和保护乡村绿水青山的重要途径。(文 / 郭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