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动态|中青校园:南京大学生探访“网店第一村”青岩刘村:一个孵化梦想的地方-985棋牌娱乐

 实践动态|中青校园:南京大学生探访“网店第一村”青岩刘村:一个孵化梦想的地方-985棋牌娱乐
当前位置: 985棋牌娱乐 >> 正文

实践动态|中青校园:南京大学生探访“网店第一村”青岩刘村:一个孵化梦想的地方

发布者:中青校园 [发表时间]:2019-07-19 [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

中国青年网义乌7月8日电(通讯员 王梦甜)7月5日,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淘金小分队”的队员们来到了青岩刘村,作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第一站。通过对青岩刘村负责人进行采访和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中国网店第一村”的发展历程及其背后的服务体系。



队员在党群服务中心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成志 摄

十年风雨青岩刘

据青岩刘村党群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在浙江省义乌市江东街道,这个占地面积仅28万平方米、在册人口1735人的地方,汇集了3200家网店 ,2万5千余名电商从业人员,日均出单量7万单,全年销售额近45亿,而他们的平均年龄仅为25岁。充分统筹城市和乡村的优势资源,借助“互联网 ”,整合多要素、多产业,将传统产业互联网化、传统贸易电商化、传统农村城镇化,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这就是青岩刘模式。

经过了近10年的发展,由政府、协会组织、村委居民、几十万电商相关从业者一起打造而成的青岩刘模式具有鲜明的个性:激情活力、创新前沿、生态齐全、孵化基地、草根创业。

“淘金小分队”在青岩刘村实地调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梦甜 摄

梦想的孵化篮

“有梦想就来青岩刘!”每天来自全国各地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络绎不绝来到青岩刘。根据村委资料统计,先后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大学生在青岩刘创业,并产生了8家年销售额近亿元的网货供应商。大学生在青岩刘的成功与高等院校将电子商务创业实践基地落户青岩刘密不可分。义乌工商学院就是其中人才输送最典型的例子。

“淘金小分队”在走访淘宝村的路途中也通过采访该学院的相关学生了解到,在这所学院里,几乎每位老师和学生都是市场的参与者。2009年,义乌工商学院率先在全国高校中开设淘宝创业班,成为青岩刘第一个成批的电商创业群体,其后有近万名学生在青岩刘创业。多位电商创业典型“骑着自行车上学,开着宝马毕业”的成功激励着在校大学生投入青岩刘的创业大军中,并带动更多年轻人,由此形成越来越强烈的创业氛围。

队员与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梦甜 摄

农产品迸发新活力

义乌青岩刘村的农产品种植是当地的一大特色,在这家以义乌特产为主电商线下体验店,“淘金”小分队深刻地认识到了农产品销售迸发出的活力。销路渠道少?农产品销不出去?这些在青岩刘村完全不是问题。青岩刘村以当地农产品为基础,因地制宜,将特色产品在线上线下同时进行销售。在如今实体店日渐式微的情况下,它们仍能保持很好的销售量,这与义乌完善的农产品产业链是密不可分的。



店主展示热销产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梦甜 摄

中国元素走向国际

作为“淘金”小分队参观的唯一一家由本地人开的淘宝店,陶玻网体验馆展示了何为中国元素。走入店内,最吸人眼球的就是体验馆的镇店之宝——“陶煲王”。

巨大的煲身上刻着福寿等字,以及中国结等传统图案。线上17年,线下7年,陶玻网从线下走到线上,又以线上融合线下,终于创立了自有品牌,让陶瓷工艺,中国元素走向大众。青岩刘孕育了一个个梦想,又将梦想的种子孵化,紧抓机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电商云集的时代,一代代青岩刘人将梦想的火种代代相传,共同创造了“网店第一村”的传奇。

鸡毛换糖再出发

“鸡毛换糖”起源于民间的自发贸易活动,是义乌人民白手起家的一部史诗,是从贫穷到富有的伟大迁徙,彰显着义乌人民勇于开拓、创新求变的精神。义乌曾经用了30年的时间打造了举世闻名的世界小商品之都。而今的义乌人继承前人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抓住了机遇,并勇于挑战,做到了线上线下并行发展。

青岩刘是电商生态化发展的典例,形成了众多中小卖家以及涵盖工作及生活配套的生态服务体系。如今的青岩刘集快递、物流、仓库、运营、客服、包装、设计、摄影等多功能位一体,构筑农村电商发展完整的生态系统,并且仍在完善新的生态元素。

“淘金小分队”了解到,目前青岩刘村正在规划网红直播基地,以适应顺应潮流、与时俱进。“淘金小分队”相信,依靠青岩刘人不认命、不甘心、不等不靠、自强自立的精神,青岩刘人能够积极拓取、勇攀高峰,做到鸡毛换糖再出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