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苏州市相城区高兴元书记接受了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聆听者队的采访,高书记是北桥街道灵峰村党委书记。他向该团队展现了灵峰村十年来的发展,农民生活方方面面的变化,还就灵峰村在城镇化方面所得到的成就与不足进行总结。
2003年灵峰村进行合并扩容,高兴元书记提出了“资产统一管理、资金统一使用、建设统一规、收费统一标准、福利统一享受、用地统一调配”的思路,并以每年每亩责任田500元、口粮田700元的标准,把土地承包权从村民手中流转到村里。土地承包权流转,这在当时来说还是个新鲜词,高书记坦言,当年的确受到很大的压力,甚至镇里的领导也上门劝他慎重考虑。那年,灵峰村花100多万元,从村民手中流转出了2000多亩低洼田和抛荒田。随后,灵峰村对这些土地进行整理,利用这些土地设立了锦峰工业园。几年来,锦峰工业园先后引进了136个项目,总投资达26.5亿元。
用高书记的话说,作为一个村的领导人,不想方设法帮助村民创业增加收入,就是失职。灵峰村在增加这些失地村民收入上展开了一系列动作。从2004年开始,灵峰村每年都要与企业约定优先录用本村劳动力,全村3000多名农民先后在村域范围内的企业获得了岗位;为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灵峰村制定了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本村农民租赁土地、厂房、店面等集体资产只收正常费用的70%;2009年,灵峰村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集农贸、超市、餐饮、购物、维修与一体的村级商贸中心,既有利于村级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又为村民就业、创业提供了平台。另外,灵峰村还出台了“两免三补贴”政策,每年投入数百万元,实行义务教育免费、自来水定量免费和大病医疗保险补贴、农保补贴、药费差价补贴。
在摸索前进的道路上,高书记坦言,的确碰到许多实实在在的问题,在住房安置、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农民权益问题上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例如,不同片区在拆迁补偿上的差异导致村民心理上的不平衡,老年人“老人钱”和“菜金”对于财政的压力,村民的老观念与新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等等。除了传统的土地问题外,物质利益和人民主权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目前,政府也在就解决这些问题不断进行尝试。此外,2003年起,在高书记的提议下,灵峰村推行了村务公开制度,丰富了内容,积极尝试从事后公开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公开延伸,完善了村民监督制度,使大部分村民都能参与到村务工作上来。
灵峰村这十年的变化只是一个小小的影子,根据苏州规划局公开的信息显示,苏州市相城区北桥片区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中农村人口2.5万人,占总人口16万人的15.62%,远期规划中农村人口0.3万人,占总人口21.7万人的1.38%,在这样高速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民权益保护问题将越来越受到关注,也越来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