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张亚丽为首的“莳梦陇田”暑期实践小组于2014年7月28日结束了在甘肃省镇原县杜林小学“心连心,中国梦,我的梦”支教活动。
杜林小学位于甘肃省镇原县马渠乡山区,是很能反映镇原县教育现状的乡下小学。学校共有学生41人(其中四年级0人五年级仅有的学生全是4个女孩),老师7人。支教团队在支教的过程中也对山区的教育有了初步了解。
在山区,孩子们过的是不一样的童年。学校没有食堂,孩子又生活在山底下,山路崎岖,每天都要走半小时以上的山路才能够到达学校,所以中午不能回家的孩子们只好吃点家里带来的干粮。只是带来的午饭到中午早已凉了,处于身体发育黄金阶段的他们不得不坚强的面对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童年。遇到雨雪天气,在山路上上学依然是10岁左右的孩子们必修的课程。孩子们的父母大多在外打工,他们大多时间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支教团队给孩子们放的电影《爸爸去哪儿了》里的片段是孩子们的奢侈品。孩子们在“我的梦想”主题演讲中讲的最多的就是希望爸妈能够在雨雪天接自己回家。好在他们依然能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乐观开朗的成长,围着支教小组成员唱歌跳舞的他们,眼神中总有种说不出来的东西在闪烁。
在山区,老师们在默默的坚守。支教前的谈话中,学校有3位代课老师,基本都在岗位坚守了30多年,而他们的月收入加上学校补贴也不到1000元。面对教师资源的匮乏,面对乡亲们的厚望,承担着家庭生计的他们依然站岗到发白。学校还有去年刚分配进来的3位年轻女老师,由于学校偏远,她们大多要反复转车花一天时间才能够回家。对于一年前还是大学生的她们来说,要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活说心甘情愿是骗人的,但孩子们的笑颜可能是对她们最好的回报吧。学校没有可饮用的水,所以老师们的饮用水是校长每天从家里拉来的,一位老师感叹他们是计算着用水的,好多时候水比油都缺。做老师不容易,做杜林小学的老师更难。
面对东西部及城乡的教育剪刀差,作为当代学生,虽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通过支教对山区孩子多点了解,给他们传播些许的正能量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