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学院有一位老师,她热爱教师职业,时刻保持饱满的工作激情和高度的责任心,刻苦勤奋,敬业精业,教学、科研两手抓,曾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并发表过三十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参与编著教材《统计学》、《现代商务统计》,获得学生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她就是现任南京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统计系主任,王芳老师。
百舸:王老师,您好!恭喜您获得了五四青年奖章,您对此次获奖有什么感想呢?
王老师:我们学校有很多优秀的教师,能得到这个奖章我感到特别的荣幸。因为这是学校、学院对我工作的认可,同时也非常感谢他们。另外我也感到身上有一些压力和动力,得到这个奖章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这份殊荣。
百舸:韩愈曾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您当初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呢?
王老师:我小时候觉得老师懂的东西很多,他(她)可以把你不懂的东西用一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交给你,当时就觉得当老师很有成就感。后来我2001年硕士毕业来到了南财,当时找工作就是奔着教师这个行业来的,我觉得这份工作很适合自己,所以就选择了这个职业。
百舸:您曾在2005、2007、2008年获得我校课堂教学质量奖,能分享一下您的一些教学经验和心得吗?
王老师:心得可以概括为两个字:认真。认真体现在很多方面,《统计学》和《多元统计学》这两门课程我已经教了多年,但我还是一直坚持每年都重新备课。因为虽然课本的内容我已经很熟悉了,但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加入一些新鲜的、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另一方面,如果你认真要求自己,也会督促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另外我觉得与学生的交流是很重要的,通过交流我能知道他们到底需要什么。如果我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在课堂上我只会讲统计学里的一些方法、理论,而学生更多的是想要了解这些方法应该用在什么地方,对方法的实用性需求更高。
百舸记者:您曾多次指导学生“挑战杯”课题研究,大学生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常常会出现哪些问题,您又有什么好的建议来帮助同学们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呢?
王老师:我在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中,发现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团队意识的缺乏。一份课题研究需要众多同学的参与,每个人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需要大家协调合作。所以同学们在进行课题研究前,合理的组织,工作的分配,团队成员间的交流合作至关重要。
百舸记者:据我们了解,您上课常能及时将国际性、前沿性的知识融入专业教学,那么您认为对于学生来说,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外,平时怎样加强专业知识的与时俱进呢?
王老师:书本上的入门课程固然重要,但是在整个大学学习中,更重要的是专业知识的运用以及能力的培养。只注重书本知识,只能是“纸上谈兵”。建议同学们把握更多的机会参与实践,比如说暑期实践、进行课题研究,注重培养实践能力、逻辑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四年的学习,在实践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运用到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
采访后记:采访过程中,王芳老师和蔼亲切,巧笑连连,温暖的笑容感染着百舸记者。在工作中王老师始终保持着谦逊、严谨和认真的态度,时时刻刻为学生着想。希望南财学子们通过了解王老师,也能注重自己的能力培养,与老师加强交流,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