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上半年里,随着疫情的广泛蔓延和强烈冲击,对各地医院都产生了大大小小的影响。为深入了解医疗行业的发展内幕,7月20日至8月10日,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走进医疗”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采用“云连线”的合作方式,在线上投放问卷调查,探究疫情下民众们对医疗行业的态度和对疫情真实情况的反馈。此外,团队成员们还在各自家乡所在地单独行动,采访了多家当地医院的医护人员及领导,对其医院在疫情期间的经营状况和医护人员的工资待遇及工作日常进行了解和分析,以期告知大众医疗行业在疫情期间的发展情况,提高群众对医疗行业的认识。
“云”合作出新意,讨论实践两不误
7月20日晚,队长组织队员们开展线上会议。团队成员在线上就实践开展的时间安排、问卷制作的角度、采访人员的确定等前期工作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讨论,队员们先后发表自己对本次实践开展的相关意见,队长向队员们传输了指导老师的实践建议,并对队员们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规划。
问卷调查析民情,医患关系牵人心
到7月22日,“走进医疗”团队共同商讨出了关于群众对疫情期间医疗行业看法的调查问卷并投放。此问卷共设15道题目,包括14道选择题和1道主观题。截止到8月10日,共收到324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324 份。问卷调查组成员对问卷进行了地区和年龄的分类统计。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经过这次疫情,人们对于医务工作人员又有了新的认识,也变得更加尊重。其中,96.7%的人对疫情期间医护人员的工作持肯定态度;还有不少人表示,愿意支持孩子或者自己愿意报考关于医疗的大学专业。另外,大部分人觉得疫情期间医保制度到位,我国应对疫情的医疗政策完善。但也有部分群众反映到其所在地的防控举措还需加强,对医患关系在疫情后的走向持消极态度。
部分问卷截图
线上访谈询重点,线下调查探究竟
为全面了解医疗行业的具体运营情况并进行多地区的对比分析,队员们在七月末至八月初期分头开展了采访活动,采访了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医院多位医护人员,此次采访活动采用线上访谈小组和线下调查小组。
8月5日,家在云南省的组员通过微信连线了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人民医院五官科的张主任,询问了张主任关于疫情给医疗行业带来的诸多变化。张主任谈到,疫情期间医院财政收入较去年同期下降幅度大,在医院门诊就医及住院治疗的病人明显减少,同时没有择期手术的病人,医生工作量下降,这样导致多数医护人员的绩效收入大幅减少,但基础工资待遇没有明显变化。此外,由于疫情原因,使得医护人员更加注重防护,前来就医的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态度比往日更加友好,能够理解和支持医护人员的工作。
同时期,一访谈小组成员也通过微信方式联系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郑培永院长,郑院长同组员就疫情的相关工作进行了简单地交流。其中,郑院长透露,医院物资储备充足,药价及就医费用没有变化,但各个科室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儿科和呼吸科受疫情影响大,就医患者数量显著下降。医院针对疫情防控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如进门有安保,需提交健康码,填写健康表,医院也专门安排工作人员负责疫情防控。

线上访谈部分截图 图源:李柏蓉 沈月萍 陈柳君
另外,线下调查小组自8月5日起也走进多家医院,询问了多位医护工作者当地县级医院的经营情况。通过对多地医院工作者的调查,可以看出,疫情期间大小医院的人流量普遍减少,医院的财政收入都有所降低,其中以县医院和小规模民营医院情况更为严峻;医护人员的工资及绩效奖金都有所下降;疫情期间,大小医院都加强了防控工作,就医患者态度较往日更加良好。


调查小组成员们走访医院 张嘉仪 李柏蓉 摄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从未停止过它的喧嚣。在这场世界戮力同心抗击新冠病毒的保卫战中,医护工作者无疑是奋斗在第一线的勇士。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给予了“走进医疗”团队成员们一个近距离聆听医护工作者的机会,可以看出,各医院在疫情期间还面临着经营方面的大小挑战。同时,社会大众对医疗问题的反馈也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民生问题也关乎到医疗行业的未来发展。医患关系只有紧密结合,互相聆听和包容,才能创造更多生命的希望。
通讯员:陈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