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院: 探寻城市红色基因,传承代代爱党忠心-985棋牌娱乐

 公共管理学院: 探寻城市红色基因,传承代代爱党忠心-985棋牌娱乐
当前位置: 985棋牌娱乐 >> 创新实践 >> 社会实践 >> 正文

公共管理学院: 探寻城市红色基因,传承代代爱党忠心

发布者:公共管理学院 [发表时间]:2020-08-21 [来源]:团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座城市的历史文明堆砌出多彩的民族文化,建党100周年在即,我们探索城市角落里的红色文化,那些多年前播撒下的“星星之火”,成为了我们刻在骨髓里的红色基因,一代代地传承和发展下来。

受疫情影响,我校公共管理学院 “津渝皖小分队”团队无法聚在一起进行实践,小队成员采取三地分头调研的形式,在重庆、安徽和天津三地,以“追寻家乡红色文化”为活动主题,开展了“探寻城市红色基因,传承代代爱党忠心”暑期实践活动。

为深入探寻重庆城的红色基因,重庆的实践地点定在充满红色文化的潼南区与合川区。在潼南区双江镇的杨闇公烈士陵园里,《血洒浮图关》的大型浮雕墙让人印象深刻。出生在潼南双江镇的杨闇公,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是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任书记兼军委书记,在骇人听闻的“三三一”惨案中脱险后不幸被捕,壮烈牺牲于重庆浮图关。陵园左侧长廊的图画言简意赅地叙述了烈士的事迹。小队成员陈格在当地居民的介绍中充分感受到红色精神的浩然与不朽。杨闇公不怕流血牺牲、大气磅礴的精神,是这位革命先驱留给家乡人民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人奋勇向前。

(杨闇公烈士陵园里大型浮雕墙——《血洒浮图关》 陈格摄)

(杨闇公烈士陵园里英勇烈士漫画  陈格摄)

重庆合川区,从金子沱武装起义纪念碑走到合川实业家卢作孚故居,小队成员黄诗倪通过讲解员的解说了解到在战火纷纭的年代,革命先烈树立理想信念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坚定过程。合川区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在“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均对合川区作出了突出贡献。小队成员走访了卢作孚先生的故居,在文华街经过新建的卢作孚故居牌坊,沿着一条青石板小巷前行,在小巷深处看到一座民清穿斗式青瓦房全貌,任风雨飘摇,实业家的精神永不倒。 卢先生为中国实业做出的贡献至今影响着合川人民,让合川人民依然以自强不息实业兴国为己任,这样的精神在合川的土地上会一直流传下去。

(合川区卢作孚故居  黄诗倪摄)

安徽省庐江县东汤池,“津渝皖小分队”花文哲成员走访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这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为开创华中地区革命的新局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纪念馆中陈列的200余幅珍贵的历史照片、图表和文献资料依然能让人在脑海里清晰勾勒出时代的影子。“熊熊英雄魂不灭,英勇革命志长存”指挥部将士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伟大革命精神的热情感染了参观的每一个人。革命先烈们的英雄史迹和革命业绩展现出来的坚贞不屈、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和坚定信念震撼着成员们的心。


(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  花文哲摄)

实践最后一站在历史文化之城天津。小队成员董俞辰整个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对城市的探索转为对人的探索,首先线上重点采访了连续五年参加天津市“爱心送考”公益活动的热心党员刘延辉,在采访的过程中,小队成员了解到党员的自我认识,作为党员要牢固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用实际行动树立了党员队伍的形象。采访结束后小队成员总结出了“传承红色文化,也是为下一代人服务的表现。”这一精炼的道理。

(对热心送考党员刘延辉的采访过程 董俞辰提供)

之后小队成员在刘先生的带领下参观了当地的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并进行学习,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刘先生认为,历史书能写下的东西太少了,真的需要社会实践才能让那些记忆无法被抹去,才能记住一个个该记住的为我们社会做出过伟大贡献的人。历史总是历史,新的时代正在到来,新的历史该交由下一代,城市的红色基因也会一代代更新,在长辈对晚辈的谆谆教诲中,“津渝皖小队”的实践活动暂且落下了帷幕。

(天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  董俞辰摄)

(小队成员作实践总结会议)

“红色基因生生不息 红色精神代代相传。”经历了长达一周的跨越重庆、安徽、天津三地的实践调研,小队成员在线上多次展开线上会议进行不同城市红色基因的学习探讨并作实践总结。鲁迅先生曾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正是这份有关成为了小队成员探索过去和追寻未来的坚定信念。“津渝皖小分队”团队在追寻家乡红色历史的同时,也激励着更多的人探索城市红色基因,坚定传承着爱党爱忠赤子之心的红色精神。

 

         通讯员:陈格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