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共生共荣”团队在原有“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公益创业商业计划项目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地采访和发布问卷的方式考察调查动物保护相关领域市场需求端和视频供给端,对项目创新方案的实践性进行深入调研。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大熊猫生活场景 通讯员 覃广钧 摄)
回顾过往,项目的创意来源于2019年10月25日,“共生共荣”团队来到南京市玄武区红山森林动物园,共同参观了野生动物生活场景。利用本次暑期实践的机会,团队成员又重新以线上联络的方式整理一路以来的心态变化、拾回公益保护的初心,重新定位出发。
2020年7月20日,“共生共荣”团队针对基于短视频模式推动动物保护项目展开调查,进行了“动物保护可持续性调查”问卷调研活动,同时对身边人物进行采访、线上问卷调查和线下采访相结合,为期20天。
本次调查问卷题目设计多样,从“短视频或直播市场现状”,“保护动物的渠道和方式”,“人们打赏捐款的意愿”等多个角度对动物保护现状进行分析。
(动物保护可持续调查问卷部分内容)
本次问卷共回收422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包括多个年龄层次,其中75.83%为年轻群体。统计调查结果显示,86.49%的人表示愿意关注动物的短视频博主,期待并看好保护动物的线上募捐活动的发展。66%的人会选择通过短视频博主来了解自己喜欢的动物,其次是网站搜索。另外,调查中用户提出的动物类短视频和直播打赏所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如内容缺乏新鲜感,捐款机构的可信度和动物的实际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也引发团队成员的关注和对项目完善的思考,共同讨论并提出985棋牌娱乐的解决方案。
在线上发布调查问卷的同时,团队成员也联系身边亲戚朋友进行线上采访。在前期准备阶段,团队成员在注意疫情期间相关活动规范的前提下,确定活动流程、方案,调试拍摄设备以及联系采访对象。
2020年8月10日,队员贾明月对山东大学文同学和中山大学周同学进行了采访,他们为项目发展提供了宝贵意见。文同学表示关于捐款更愿意相信有信服力的平台,建议公益救助类app能够在接受捐款后提供给用户后续动物救助的反馈。周同学表示自己非常喜欢看小动物的视频,参与过多种动物救助的捐献活动,他建议第三方机构对捐款渠道进行监督管控,通过视频或照片等形式观察到受捐动物的后续情况。
(队员贾明月对林娟女士进行采访)
团队成员分别在不同条件下采取对用户的采访。安徽省团队成员贾明月同学提出,“调查必须要深入居民群众才能把握住需求”,她对居民有针对性地进行访谈。在对居民林娟女士进行的采访调查中,她关注到不同年龄段、生活背景被采访者对如何助力野生动物保护的不同看法。同时,在采访过程中,贾明月同学也提供了如何推动动物保护的个人建议。
被问及项目开始的初衷,团队负责人施章娜表示:“由于资金、物资的短缺,以及环境恶化,野生动物保护的工作面临发展困境。要改变这一现状,最基础的就是保证资金体系的健全。今年疫情的爆发,让我们更加重视这个问题。”
2020年疫情暴露出了现行野生动物保护体系存在的问题,除了急需完善法律法规,社会还要给予野生动物保护更多方面的关注和支持。疫情期间大部分群众暂时失去经济来源这一现象,也让该项目团队看到了资金链源头以及储蓄等关键性问题。
“共生共荣”项目团队计划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促进动物保护资金实现“自给自足”,有利于人们献出爱心,扩大野生动物保护渠道,进一步推动动物保护可持续化和全面化。
经过本次实践活动,“共生共荣”团队宣传了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与责任,进一步了解了项目的市场前景与风险,更加明确了线上动物保护项目发展的可行性和改进方向,进一步推动了线上助力动物保护项目的成熟与完善。
通讯员 覃广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