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疫情影响下,公共管理学院“一苇以航”小队决定以线上的特色新形式进行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今时代飞速发展,信息量爆炸,大学生们每天都在填鸭式地接受各类信息。且适值喜迎建党100周年,由此大背景下,为探求当代大学生对红色基地、红色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传承红色文化的态度,小队不仅通过腾讯会议一起观看了红色基地、红色遗迹视频介绍,了解基地背后的故事,还着手制作了一份面向大学生的详细的红色调查问卷。
7月20日上午,为让每一位实践队员更细致深刻地了解红色文化,于鲜活的人物事迹中汲取革命精神,“一苇以航”实践小队通过腾讯会议共同观看了《西柏坡》、《红色传奇》两部历史纪录片。在观看纪录片后每位成员及时进行了感悟交流,更深刻地认识到老一辈革命家的英雄事迹,致敬学习革命先辈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在新冠疫情期间,这种线上观看纪录片、开展分享会的形式在有效宣传红色文化的同时,也为减少基地游客量,实行封闭式管理提供了保障,使大家在足不出户的安全前提下也能切身实际地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
(图为“一苇以航”实践小队在腾讯会议组织观看红色纪录片 陈盼制作)
与此同时,在7月22日下午,队长陈盼与唐邵敏、曹晶莹、范敏三位队员着手设计了调查问卷,经过多次斟酌推敲和深入讨论,大家最终制作出了围绕“大学生对红色基地的认知程度及传承红色文化的态度”的调查问卷。7月23日到8月3日进行了问卷的采集,最终一共收集了42份调查问卷。
经过统计,在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共青团员占绝大多数(占比85.71%),其余参与人员则由群众(占比11.9%)和共产党员(占比2.38%)组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都参观过家乡或者外地的红色基地,其中学校组织参观占比45.24%,自己旅游时参观的占比38.1%,从小到大没参观过红色基地的占比16.67%。由此可知,大多数同学都有参观红色基地的经历,并且在旅游、休闲等放松时刻也会有意识地自主选择红色基地的游览,这个结果是十分可喜的,说明大部分大学生都经历过红色文化的熏陶,这对于传承红色文化、凝聚后浪们的力量是非常有利的。
(图为大学生是否去过家乡/外地的红色基地的数据圆环图。曹晶莹制作)
由问卷结果可知,同学们参观红色基地的主要目的五彩纷呈。大多数同学参观红色基地是为了了解红色基地背后的故事、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回顾党的光荣历史、坚定理想信念等,其中只有小部分同学是为了充实旅程而选择参观红色基地。
(图为大学生参观红色基地的主要目的数据饼状图。陈盼制作)
由调查结果可知,当谈到希望社会今后怎样宣传传承红色文化一事时,大多数同学选择了“与互联网结合,用年轻人的喜好的方式宣传(比如在网络上进行宣传片、相关文稿的推送、转发等)”这一选项(占比90.48%)和“对红色基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这一选项(占比71.43%)以及“在校园内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定期举办相关讲座,有条件的还可以组织参观红色基地”(占比66.67%)。还有其他一部分同学有更丰富的建议:例如“将传承红色文化这一事编入课本,根植于脑中”或是“深入基层,在社区、学校、单位开展红色书籍的借阅活动使大众更了解红色文化”。由此可知,传承红色文化完全可以利用当今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进行宣传,与互联网结合是一种新颖又紧跟时代潮流的方法,例如大家都在做的青年大学习就是利用互联网在线上将红色知识传播给青年人,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熏陶。当然在借助网络宣传的同时,与线下参观结合起来,相信更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为大学生回答希望社会今后怎样宣传传承红色文化的数据表格图 曹晶莹制作)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而革命先辈们所坚守的红色文化不仅赢得了战争的胜利,更为我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为后浪,在此次调研后我们会怀着崇高的敬意,抱着坚定的信念继续将红色圣火传递下去,为薪火相传贡献一份力量。
(通讯员:陈盼 曹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