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战疫"和"群众"逐渐成为高频词汇,城市与乡村此类的基层抗疫单位也得到了党中央更多的关注。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我国城乡一体相结合的抗疫情况,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基层抗疫青年学习小组"于7月7日-7月9日,对所在实践区域的106名群众,进行了网上城乡抗疫问卷调查并统计相关结果。
在参与调研的106名群众中,有99名群众表示,所在城乡发布本次疫情信息及时或很及时,占调查总人数的93.4%。可以看出,城乡基层在疫情消息的发布上,及时关联群众,工作基本到位,得到了广大人群的认可。
所在城乡发布疫情消息及时程度图
此外,为了接近基层抗疫单位,进一步详细地了解具体的相关抗疫措施,和城乡在抗疫决策上的配合与差异。在7月15日-7月23日期间,小组成员分别前往了常州市西新桥三村小区居委会和常州市直溪镇吕坵村村委会,通过采访的方式,了解在城乡党中央抗疫政策的落实情况以及开展进程。
乡村:把工作做细,尽全力帮助村民
7月23日上午8:45分,在"学习小组"的成员到达直溪镇吕坵村村委会之后,村委会书记接待了小组成员,并邀请抗疫工作的负责人员为她展示了抗疫工作期间的相关资料。
村委会抗疫工作相关负责人员在讨论疫情相关工作 张欣雨 提供
据了解,由于此次疫情规模大,传播性强,吕坵村在接到通知以后,首先是对村道口进行封闭管理,并派人24小时值班;其次是对外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核查户籍所在地;另外就是对村里所有人口进行居家隔离,每天进行两到三次体温测量。同时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基础上,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上的相关帮助,对其进行人道关怀,时刻不忘“以人为本”的思想。
除此之外,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疫情,在城乡基层共同抗疫的大局面上,吕坵村除了与邻近城镇的相关负责部门积极配合共抗疫情,还自我开创了"十户联防"的抗疫形式,即以户为单位,每十户设立一个十户长 ,对所在区域内十户人员的出行情况和身体状况,进行一个细致的了解,以便能够及时为所在区域的村民提供帮助。这也就是村委书记口中的"更好地把这个工作做细"“尽全力,想办法去帮助村民”。也因此,吕坵村在本次疫情中,并没有发现一例外来人员或者说是本地人员的病例。
小组成员采访村委书记并做相关笔记 张欣雨 提供
城市:多方协助工作,一心便民利民
在对当地乡村抗疫情况进行一系列的了解后,于7月23日上午,"学习小组"的另一名成员前往西新桥三村小区居委会,就疫情期间城市居委会对小区的抗疫措施进行提问和采访。
在居委会相关负责人员的带领参观下,小队成员了解到,居委会在疫情初期,先是在小区内设立了四个卡点进行防控和监督,主要24小时监测进出人员体温,检查健康码和督促人们戴口罩。还有就是大力宣传防疫知识,定期向小区喷消毒药水,挨家挨户排查疑似新冠疫情的人员。
值得一提的是,在初期抗疫阶段,小区居委会曾遇到人手不够的困难,这引起了上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从省级和市级下派人手来协助小区的抗疫工作。此外,对于居家隔离的人员,卫生所和居委会一起派人帮忙,测体温,代购物品和扔垃圾,为处于隔离期的小区居民提供了方便。政府也争取提供多方帮助,便民利民,以保障小区居民的身体健康。最终,西新桥三村小区没有确诊病例也没有疑似病例,取得了不错的疫情防控成果。
小组成员向居委会负责人员积极了解抗疫相关情况 储晨露 提供
而在谈到与乡村基层的合作抗疫上,城市居委会方面表示,“实时关注,密切配合”。其中最值得重视的是在春节期间来访于城乡之间的人群,由城乡方面共同配合并实时监督相关人群的进出记录,对疑似携带新冠病毒的人员进行及时隔离,体检,以遏制病毒在城乡之间的扩散传播。也因此,在这次疫情期间,常州地区城乡基层在守住各自抗疫战线的基础上,有效地阻止了肺炎的蔓延。
热心的社区志愿者在疫情稳定期间扶老大爷出来散心 储晨露 提供
疫情当前,奉献为先
吕坵村村委书记在采访中,曾深有感触地表示道 ,“在疫情期间能够24小时坚守岗位,顾大家舍小家的志愿者们和党员干部们都是好样的。”的确,在疫情不断反复的当下,原有的战疫行动也会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改变,出现全新的抗疫营阵地和抗疫方式,而在这背后默默奉献的城乡基层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无疑是战疫的中流砥柱。其中“以人为本,自我奉献”的抗疫准则,不仅是当地政府的统筹大纲,也是城乡基层干部的自我约束。这使得当地居民能在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的基础上,感受到人道温暖,振作战疫信心,拨开肺炎疫情的阴霾,见到阳光。
小组成员为了积极响应社区抗疫活动而创作的刻纸作品《爱与坚持》 储晨露 提供
小组成员呼吁所在地村民积极抗疫的手抄报作品《全民抗疫》 张幼竹 提供
通讯员:张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