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年我国已基本实现小康,但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仍需克服的难关。此前举办的全国两会中,习近平主席便多次号召当代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家乡发展,但大学生对于家乡发展现状的认知不足、缺乏家乡归属感与认同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流动方向单一。
为响应国家号召,增强当代大学生对家乡的归属感,吸引大学生回乡创业,7月22日-7月28日,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学院“行走的眼眸”实践团以“观家乡巨变,荟青年人才”为主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线上+线下”调研活动。
线下实地调研于7月22日在江苏省淮安市展开,实践团响应淮安市“大学生看淮安”活动的号召,走访参观了淮安市内几处代表性地标,近距离观察家乡淮安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和良好建设,探寻一座城市崛起的奥秘。
金融中心·探寻淮安崛起新潜能
实践团从管理员处了解到金融中心是集商务办公区、住宅区与商业区于一身的多功能建筑群,正逐步成长为一流的垂直金融开发区。虽然还未完全投入使用,但实践团在参观过程中已深刻感受到淮安市未来在经济发展上的巨大潜力,淮安正在为从文旅城市向经济崛起城市转型而蓄力,为打造一流的全新的城市cbd新地标打下坚实基础,更是以金融中心作为淮安市未来更高层次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

图为实践团观赏淮安市金融中心整体布局沙盘模型 图源:王婷
名人记忆馆·感知家乡文旅魅力
淮安市过去以文化旅游产业闻名,因此,实践团来到淮安市名人记忆馆,踏寻淮安历史足迹。馆内负责人表示,文化底蕴始终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所在,因此,淮安在注重以金融拉动经济增长,以经济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不会忽视以文化底蕴作为根本,以精神文明升华自身,将努力打造“文旅-经济”多元协调发展的新淮安。

图为实践团在淮安市名人记忆馆聆听讲解 图源:邢晋瑄
淮安共创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是强国之本,也是助推城市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因此,实践团来到淮安市共创人造草坪有限公司,了解人造草坪的研发、制造和销售过程,近距离体验淮安制造力量。据悉,共创人造草坪市场占有率高达14%,负责人还邀请实践团亲身体验人造草迷宫,实践团亲身感受到了家乡淮安不可小觑的制造潜力和强大的发展驱动力。在线下走访调研的最后,实践团与众多大学生们进行了座谈会,畅谈自己对于家乡变革的所见、所想、所感,展望家乡淮安发展蓝图。

图为实践团体验共创人造草坪模拟情景园 图源:熊海辰
7月23日-7月28日,实践团以前期线下调研的结果为导向,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家乡发展现状的认知程度,探求如何以青年大学生之力为家乡新变革注入青春活力,此次问卷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137份。
为增强数据结果对于调研目的的可用性和有效性,我们将问卷的投放群体锁定为二、三线及县级等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城市的大学生,多数大学生表示,家乡在近些年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巨大变化,具体表现为:
(1)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调查显示,97.29%同学家乡的道路设施变化明显,城市面貌是一座城市外在形象的同时也是其经济发展的最直观体现。43.24%的同学表示家乡正在进行大幅的旧楼改造,更有45.24%的同学表示家乡已基本完成了旧楼改造,新增了不少高层楼宇。
(2)公共交通日渐便捷。公共交通是民生的基本保障,也是城市对外交流贸易的必备条件。调查显示,72.97%的大学生家乡的公共交通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设与改善,同时,高达94.59%的大学生反映家乡已通有动车高铁或正在修建,而这其中有66.57%的人的家乡是在近几年才落实高铁动车修建工程,反映出公共交通系统的完善和投入运营在近几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3)文化底蕴不断丰厚。近年来,城市在助推经济发展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培养自身的文化底蕴,86.48%的同学表示自己的家乡举办过文化娱乐性活动,例如文化展览会、全民健身日等。

大学生对于家乡医疗条件现状评价的调查饼状图 王婷制作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91.89%的大学生都表示对家乡变化及发展基本满意,但是仅有18.92%的大学生选择以家乡作为就业地。不少学生反映,家乡的社会福利和保障欠缺,例如医疗方面,21.62%的大学生表示在家乡看重大疾病比较困难,与之形成对比的一线城市一流的医疗和教育则成为了吸引大学生就业或落户的优势。此外,虽然86.49%的大学生都赞成其对于家乡发展的人才引进作用,但家乡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有限且发展空间不大导致的就业机会不稳定也成为了大学生不愿意回乡就业的原因。
此次实践活动让实践团见证了家乡在经济、文化、民生等各方面的跨越性变革,亲身感受到淮水安澜的绝美风采。家乡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青年大学生和家乡政府应齐心协力为促进区域发展平衡助力,各地政府应力求积聚更多青年人才,青年大学生也应增强自身本领,搭建自我展示平台,为家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青年大学生的青春活力。
通讯员: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