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在近百年的党的发展历程中,党在全国各地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虽然近年来,国家也十分重视革命遗址的保存、红色旅游文化的发展,以及革命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但是大众对于党的发展历史的深入了解也还处在“成长阶段”。
为了进一步了解党的历史,学习党的革命精神,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建党百年吟追远”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于7月31-8月2日进行了线上红色遗址和革命展馆的参观,并在参观后进行了线上交流。
闭馆不闭展,疫情下的“云观展”
为了更好地配合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全国各地的很多博物馆、纪念馆自去年春节至今年年初都停止了对外开放。虽然现在随着国内疫情的缓解,部分展馆也陆续开放,但是参观仍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而在疫情期间,国家文物局联合全国重要博物馆推出的网上展览着实为“宅家”革命历史学习提供了很好地渠道。

团队社会实践问卷调查部分数据 队长缪文萱 提供
另外,团队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选择生活中通过走访红色革命地来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的人不到半成。同时,有七成的人希望通过参观红色革命根据地来进一步了解党的革命精神。可见,红色遗址和革命展馆等确实是大众普遍认可的探寻党历史的良好途径,但也受到参观方便性、旅行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而线上展馆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点。
“重访”长征路,细品革命魂
关于选择了解“长征”这段历史,实践团队成员也表示:“(长征)确实是党的发展过程中很重要,也很曲折的一段历史,说到长征精神,大多数人也都了解,但是要具体聊聊那段历史,聊聊革命人物,又说不上来,这也说明进一步的学习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确定“旅行”路线后,团队成员查询了沿线的遗址和展馆信息,最终确定下了: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遵义会议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线上展馆。
其中,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线上展馆采用vr模式,并设有不同的信息点,“参观者”可以自由查看展馆四周环境以及听到详细的讲解。博物馆展览内容主要围绕两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而两次会址的复原场景生动地表现了革命者的革命热情,如领导人在台上的热烈演讲,又如围圈而坐的会议代表人的积极讨论。

团队成员在进行线上展馆的参观 队员陈舒雅 提供
虽然线上展馆不能提供和遗址“零距离接触”的机会,但这并不影响“参观者”对于那段历史的学习与体悟。团队成员陈舒雅也表示:“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展厅中我注意到一块牌匾,题字“革命者来”,短短四字,却将革命者强硬勇敢的气魄体现地淋漓尽致。”另外,线上观展的自由性、趣味性也会大众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
线上观展结束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与分享 通讯员俞云燕 整理
经过相关的调查工作以及团队全体成员的线上观展活动,“建党百年吟追远”实践团队认为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了解了党的长征之路,深入体会了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人所表现出的革命热情。此外,大众对于红色革命根据地学习的需要与实际参观情况的“偏差”,也使团队成员思考:在新时代如何更好的利用网络资源,推动“线上线下”整个文化学习体系的完善。这或许,也是身处网络时代的我们所要共同探讨的“命题”。
通讯员:俞云燕